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方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已于近期下发至北京、天津、河北三地。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整体规划在公布之前下发至三地,是要地方在比对国家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各地规划的讨论稿,进一步破除地方的“一亩三分地”思维,“可能原来的地方规划会有调整”。
他表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三个突破口交通、环保、产业转移中,产业转移是重点亦是难点,因而关于产业转移的部分可能会相对调整幅度大一些。
规划纲要公布指日可待
6月13日上午,北京市委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学习《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市委书记郭金龙强调,把学习贯彻《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作为全市重大政治任务和中心工作,深刻领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意义、目标要求、定位布局和重点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凝心聚力,用实际行动扛起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担,坚决把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现在三地正在系统学习《规划纲要》,在学习的基础上还得调整与之不一致的地方,因此可能三地自身规划还会有小调整。”前述知情人士说,根据《规划纲要》,地方也正在修改完善京津冀协同发展2015年工作要点。
河北保定当地人士提供的消息进一步显示,保定在已向县处级传达《规划纲要》,但只是框架方案。
这或意味着规划全文公布指日可待。而据河北省政府官网6月10日消息,河北省于6月8日在固安县召开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该省省长张庆伟在会上透露,《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近期即将正式发布。
“近期《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将正式颁布实施,这标志着协同发展由‘顶层设计’阶段转向‘全面实施’阶段,一批专项规划将要出台,一批重要政策将要公布,一批重点合作项目将要实施。”张庆伟这样表述。
产业转移或有调整
前述知情人士表示,国家层面的《规划纲要》下发后,三地规划调整的重点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三个突破口上,“在交通、环保、产业三大领域,都要制定年度规划,也就是说围绕国家高层次统筹安排,各省市要根据总要求做自身规划。”
根据4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消息,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是要率先取得突破的方向。
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博士李峰认为,在这三个重点领域中,产业转移对接规划调整的可能性最大。“因为产业转移与经济体制有很大关联,涉及绩效,也关乎地方经济增长,同时也与财政问题息息相关,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博弈最大的领域。”
此前据媒体报道,京津冀三省市将采用集中疏解与分散疏解相结合的方式,对于行政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以及集聚发展要求较高的产业或生产环节,采取集中疏解方式,对于集聚发展要求相对较低的产业和部分公共服务功能,采取分散疏解方式。
李峰认为,在产业转移规划的调整中,相对于集中疏解的产业,诸如物流、批发等层次不高、采取分散疏解的产业,调整可能性更大。
“因为这些(去向)不明朗、层次较低的产业,对承接地的科技、人才等要求不是很高,也就是说放在哪里都可以,自然会出现各地争取的现象。”李峰表示,去年天津和河北就对大红门批发市场转移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而诸如高新技术等产业转移,项目落地需要承接地具备较高的协同配套能力,产业层次较低的地区自然就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据了解,在承接北京专业市场方面具备一定基础的保定白沟新城,将于近日迎来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一行人的考察,他们还将前往河北保定市、高碑店市。
而除了专业性市场等低端功能将疏解至北京以外,此次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和企业总部也将成为疏解的主要目标。
知情人士表示,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等转移到河北保定、廊坊的几率较大。“因为保定、廊坊在京津冀空间布局的四个功能区内。”
据他透露,目前京津冀明确了以“一核、两城、三轴、四区、多节点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一核指首都核心功能,这是需要进一步优化的,两城指北京、天津,三轴指通过京津、(北)京唐(山)秦(皇岛)、(北)京保(定)石(家庄)三个发展轴来带动周边发展,四区即东部滨海发展区,南部功能拓展区,西北部生态涵养区和中部核心功能区。中部核心功能区包括北京,天津,廊坊和保定,此外,将有些并非区域性中心的城市纳入形成多节点发展的空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