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江华新实业集团在产业集聚成长模式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引起行业内外广泛关注,集团董事长沈建华以多年在此方面的创新成绩被评为2014年度中国纺织行业创新人物。在5月8日召开的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工作会议上,沈建华专题介绍了创新成果,华新模式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
三代园区形成华新模式
浙江华新实业集团2000年成立,开始时搞原料经营、小市场建设,后来沈建华敏锐地感觉到毛衫行业个体户众多,小企业众多,他们想做大,而自己的公司也想做大,如果把华新的发展和他们的发展结合起来或许是条很好的路。2005年他在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争取到了“嘉兴毛衫业科技创业园”项目,开始了产业集聚成长模式的探索。
“华新产业集聚成长模式”也可以称为“小企业集聚成长模式”,沈建华对于模式系统的想法也是通过实践逐步完善起来的。2007年12月投入使用的“嘉兴毛衫业科技创业园”应该是第一代,主要是从加工生产建设孵化器的角度考虑。园区占地225亩,建设了11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职工宿舍及食堂等配套服务区2.8万平方米,良友国际商贸区3.7万平方米。每个生产单元为四层独栋小楼,共800平方米,每层都设定好功能区,甚至设备最佳布局都考虑到,只准用于生产,不准住宿。园区内配套建设打样中心、检测中心、财务公司、外贸公司、职工宿舍、食堂、传达室、配电房、物业管理等,共容纳了115个小微企业,很适合农民创业。几年过后,企业成长了,丰盛、紫衣盟等企业已迁到工业园区发展。2014年区内营业收入达13亿元。
清河羊绒制品市场及创业园算是第二代,2007年开始建设。沈建华的思路从加工生产扩展到原材料收购、仓储、检测、供应、成品展示、销售等进行整体建设。项目占地220亩,分为四个功能区,即生产加工区、交易大厅、电子商务聚集区和服务区。标准厂房18万平方米,商铺294间,共安置630多户小微企业,其中大部分是前店后厂企业。市场内公共服务平台的签约合作机构达12家,服务内容扩展,还出现了 2家金融单位:清河县农村商业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2013年企业销售收入约20亿元。
2014年开工建设的濮院毛衫创新园可以说是第三代,比较完整地体现了“华新企业集聚成长模式”。项目占地173亩,规划建设有2.3万平方米的创意设计总部大楼,成为智力创业空间,拟招200名设计人员,并提供给生产企业2000万元消费券,支持购买设计产品。建有18万平方米的生产用房,分为成长企业提升区、智能设备毛衫制造区、自主品牌提升区,可安排上百户企业入驻。建有2万平方米的电子商务大楼,专门培育孵化电子商务企业,适宜大学生入驻创业。建有3000平方米的企业成长学院,培养学员企业,落实“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企业成长的计划。同时建有仓储大楼、人才公寓、食堂、酒店、图书馆、休闲空间、超市、通讯等配套设施,建立全方位公共服务的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创意设计、打样制版、展示接单、产品检测、技术培训、融资担保、财务代理、法律咨询等服务。华新集团公司将联合信用联社,为入驻的每家企业设立200万元额度的成长基金,并由集团公司下属股份投资公司提供50万元额度以内的短期借贷。
三代园区,功能逐步完善,为企业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坏境,也形成了“华新产业集聚成长模式”。
符合国家战略思想
对于华新实业集团集聚培育毛衫小企业发展提升的思路做法,桐乡濮院、清河、秀洲洪合、南宫等县镇的领导和有关部门都是认可的,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因为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这个模式确实很好,很有效果。说华新模式好,不仅从行业的角度看,还要跳出产业看这个模式,综合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角度去评价,这样才能看出这个模式还有更重要的价值。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个模式和我国现行的几个重大战略行动都有很密切的关系,或者说这种模式的思路、做法都符合这些战略行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的要求。比如,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201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为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充分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使之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新引擎,2015年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动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向结构调整要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大措施,2014年8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等。
华新模式这几年实践取得的成果体现了上述战略行动的规划、意见中的精神,正在努力开展的工作也符合大的方向。所以,华新模式很有价值,特别是对于产业集群经济的发展有价值。
值得行业广泛推广
“华新产业集聚成长模式”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为城镇化建设打基础,为创业创新搭平台。
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不仅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人均收入和我国相近的发展中国家60%的平均水平。因此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我国城镇化的居民应该基本具备“四有”,即有户籍、有住房、有工作、有待遇(能享受教育、医疗、养老、低保等各项福利)。而“四有”之中,最基础的是有工作,有劳动能力的人应该有劳动岗位,这才是提高城镇化率最切实的保障。但是,劳动岗位需要创造,所以国家鼓励人民创业创新。去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但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新注册企业1200万户,这与去年的创业创新热分不开。
其实,华新集团在建设第一代的“嘉兴毛衫业科技创业园”时,其朴素的思想就非常明确,给农民创业搭平台,创造机会,发展壮大,当然这也同时带动了就业。当时他们主要招纳有意愿发展办企业的农民个体经营户到园区,项目推出后,个体户们踊跃进园,共安置了115家。现在已经有90家升级为公司制企业,伊尚美这家企业已发展成拥有近200名职工的工厂。目前正在建设的濮院毛衫创新园,沈建华更是顺应形势称之为“两创基地”。园内的创意设计大楼、电子商务大楼、成长企业提升区、智能设备毛衫制造区、自主品牌提升区及各个服务机构可以满足上千人创业就业、创新发展的愿望。无疑,在县、镇区域里建设这样接地气的平台,对我国提高城镇化水平将会起很大的作用。
其次,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用最少的土地资源发展产业经济。
我国是世界上纺织服装生产最大的国家,每年纤维加工总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多数产品是在纺织产业集群地区生产出来的。过去形容纺织产业集群地区常用千家万户、千军万马等词汇,说明分布很广,在中纺联认定的200余个县、镇纺织产业集群中,当年很多乡镇家庭住宅里边或住宅外边搭简易房屋、工棚放置机器,开工生产,院里院外堆放原料、废旧机器配件,生产生活混杂,经济发展难掩环境混乱,如今虽然大有改观,但就是在江南水乡也还可以见到此番情景。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甚至提到要“引导农民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植树护绿”,可见改变上述情况还是有工作要做的。并且现在鼓励大众创业,有些生产不适宜在家庭环境里的,需要提供场地,有些要走出家门扩大生产的,也需要提供场地,而现实没有那么多的土地资源,这个矛盾也需要化解。
华新模式在这个方面就体现了价值,这种模式开发的土地占用不多,但解决的问题不少。下面的数字可以说明问题:嘉兴毛衫业科技创业园由于食堂、宿舍、各项公共服务配套、配电房等集体化建设,单个企业不需重复建设,入园的115家小企业每家占地面积仅225平方米,如按常规式发展,每户需要土地3~5亩,这115家企业就可节约用地400亩左右。同时个体户生产搬出了家门,生活环境进行整治,将向建设美丽乡村渐行渐近。
华新集团测算他们在秀洲区洪合镇和桐乡市濮院镇两大创业创新基地全部建成落户后,可吸纳企业380家,节约用地1300亩以上。这种模式完全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所提出的“以最少的资源消费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第三,使小微企业普遍得到公共服务和成长帮助。
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企业结构里中小企业的比重始终是占大多数的。由于实力所限,中小企业不可能实现很好的自我服务,微型企业或个体经营户更是如此,如果要维持稳定或发展壮大,除了自身努力外,还要靠公共服务的支撑。
华新集团在市场经济中担当的是生产性服务业的角色,他们很清楚把小企业聚集起来发展,一定要做好公共服务。他们也很动脑筋。2007年投入运行的嘉兴毛衫业科技创业园设置的一些服务项目就很有成效。比如设置财务公司,对一些不设财务人员的小企业承担财务工作;再如,诸多小企业出口没有渠道、没有订单,园区内的外贸公司组织大家抱团出击,集体参加广交会,统一接单,分散加工,在2008年经济危机时,他们的出口还逆势而上,比上年增长40%。
华新集团还充分发挥本身经营原料和中间产品、市场渠道通达等优势,提供贯通供应链的服务。通过实践,他们总结了公益服务和收费服务相结合的双赢模式,使小企业和其公司都获利发展。像信息发布、培训、各类咨询、市场考察等非盈利项目以会员制的方式开展,节省了企业成本;而创意设计、外贸接单、打样制版、产品检测等则以市场化运作,较低收费保证平台运转。
他们开展的服务普遍惠及园区内的企业,至今经营几年的秀洲区洪合镇、河北省清河县项目大多数企业都发展壮大了,没有关门破产现象。随着创新意识的增加、思路的拓宽,华新集团在产业集聚成长模式中服务越来越丰富,可贵的是他们组织了更多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为产业服务,比如在嘉兴毛衫小企业创业基地,他们引进了嘉兴银行、嘉兴邮政储蓄银行、农业银行、禾成农村合作银行、工商银行五家金融机构入驻,牵头发起成立秀洲德商村镇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在濮院毛衫创新园规划实施的“成长学院”则是新创之举。目前3000平方米的成长学院正在建设之中,培训学员企业的教材在工信部中小企业司、浙江理工大学等部委和高校的指导、支持下已编写完成,就等学院开班上课。相信通过这样的教育培训方式,会使小企业所有者、管理者及相关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实现模式提出的“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的成长目标。
第四,企业成长,国家、地方获利。
沈建华开始搞嘉兴毛衫业科技创业园时思想就非常明确,让个体经营户转成企业,依法纳税,在企业成长发展本身得利的过程中,同时保障国家和地方获得利益。2007年115家个体户入驻园区前,每家每年纳税只有1400元,2014年度园区的企业全年营业收入13亿元,自营出口3900万美元,纳税达到3900万元。河北清河羊绒业科技创业园在个体经营户的基础上也培养出150家公司和企业,2013年纳税达到2000万元。
由于发展规范,服务良好,个体经营户和小微企业愿意到这样的园区发展,正在建设的濮院毛衫创新园一期工程一次性就招满了53家小微企业,入驻后将全部培育成公司制企业;刚刚启动建设的南宫项目,将带领一批创业人士走上规范诚信之路。相信不久这些企业自身成长后也会给国家和地方财政做出相应的贡献。
“华新产业集聚成长模式”的价值还有很多,带来的影响也不止这些,当然,模式中的许多内容经过了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有些内容已经规划好,尚待实施,还要观察成效,但总体上看是成功的。沈建华也很有信心,他还计划在5年内投资60亿,建设6个基地,再培育600家“个转企”、“小升规”企业,打造一批上承“工业园区”、下接“块状经济”的升级平台,使之成为传统产业升级的示范区。
“华新产业集聚成长模式”出现在纺织产业集群地区,这种模式对于很多情况类似的集群地区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在国家大力倡导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建议纺织产业集群地区经济领导者,能够发现、培养或者引进类似华新集团这样的企业,创造条件支持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