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经济上半年“成绩单”7月15日如期发布。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0%。
然而,看似平稳的统计结果背后,过去的6个月中,中国经济经历的跌宕起伏却也让任何一个身处其中的参与者难言平静。
受访经济界人士称,上半年经济增长超预期,但下半年经济增长仍不容乐观,稳增长政策有望持续加码。
“艰”守7%
从公布的数据看,中国经济转型企稳的趋势依然处在缓中趋稳的态势。
在支撑GDP7%的增长力量中,消费在投资和进出口疲弱的背景下,成为了最主要的增长引擎。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57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4%,尽管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7%。
“从需求结构来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继续提升,这说明现在需求结构变化符合调控方向,结构在继续优化。”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就201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时称。
但以往作为经济增长主力的投资和进出口在上半年依然没能摆脱较为疲软的态势。
2015年1~6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4%,增速与1~5月份持平。而在此之前,固定资产的同比增速自2014年7月以来就陷入持续下滑。
海关总署7月13日发布数据则显示,2015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11.5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9%。其中,出口增长0.9%;进口下降15.5%。不过向好的迹象出现在6月份,出口增速在连续3月衰退之后重回增长。“这显示内外需均出现改善趋势,下半年有望继续改善。”有受访专家表示。
为了巩固“回温”势头,外贸近期再获政策支持。7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提出将大力提高口岸通关效率,推动全国一体化通关,加快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的贸易便利化措施等政策币结算便利化,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等方面。
在经济传统增长引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表现就尤为引人关注。
作为重要的经济指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3个月回升,4月份是5.9%,5月份是6.1%,6月份回升到6.8%。但是以往与工业增加值密切相关的社会用电量增速却未同步回升,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上半年第二产业用电量为19242亿千瓦时,下降0.5%。
对于这样的“错位”,受访经济学者表示,从Wind统计看,2012年起,发电量和工业增加值之间相关系数下降。原因在于高耗能行业的产值增速下降。在一季度,国家发改委统计,化工、建材、钢铁、有色、电力等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7.6%、4.2%、11.5%和1.2%,增速分别回落2.3个、2.7个、3个、2个和2.4个百分点。
在高能耗产业增长放缓的同时,新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比工业平均增速高将近5%。
从某种意义上说,上述数据“错位”体现了中国工业结构转型正在出现的变化。除了工业内部本身在出现发展分化之外,社会产业结构比重的调整也在逐步形成。上半年第三产业增长8.4%,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占49.5%,上升到历史新高。“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化的趋势还在延续,这是符合产业成长的规律的。”盛来运表示。
政策倾斜将优先实业经济
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从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中可以发现,尽管2015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去年同期少1.46万亿元,但上半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6.59万亿元,同比多增8742亿元。
“信贷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有所加强,考虑到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影响,信贷投放增幅可能比数据显示的更高。”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分析称。
但从结构上看,虽然上半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74.8%,同比高19.2个百分点,但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占比分别下降了3.1%、5.5%、4.1%、7.4%以及2.2%。
尤其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呈现的下滑状态引发了来自市场的担忧。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下降,显示企业主动扩大生产投资的积极性下降,对未来经济不确定的担忧加深。
除了货币总量的增加,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来自利率的变化。目前银行间利率持续低位徘徊带动票据利率大幅下行,目前已经降至3%以下,推动票据融资同比多增2672亿元至3455亿元。
今年上半年以来,宽松的货币政策成为经济增长逐渐回稳的的主要因素之一。央行货币政策从去年的定向操作转向普惠,自去年11月以来已出台4次降息、3次降准举措。
“信贷与社会融资总量显著扩张是M2同比增速回升的主要原因。在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下,信贷与社会融资总量在降息降准推动下显著攀升,加快了货币流通速度,进而推高了货币总量。”徐高称,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反映货币传导机制不畅的情况得到改善,信贷与社融扩张将继续带动货币流通速度上升,推高货币增速。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近日召开的2015年第二季度例会会议强调,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展望未来经济增长,积极的一面是政府极大可能会继续强调解决短期财政约束以及在未来几个月内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仍然是关键。”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发给记者分析中称。6月份,房地产销售快速回暖带动居民中长期贷款显著攀升,同比多增950亿元至2941亿元。
朱海斌同时表示,6月份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仍然疲软,且于近期发生反转的可能性较小。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近期股票市场动荡会拖累金融行业对近期GDP增长率的贡献,而受良好的融资环境提振的互联网相关行业及电子商务行业,也会减缓增速。他对第三和第四季度GDP季节性调整后的季度环比增长率预测分别为7.8%和7.3%,而全年经济增长率预测仍维持7%不变。
“下半年经济走势关键看政策力度。如果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全年有望实现增长目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称。在他看来,下半年经济可能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下半年稳增长仍需基建发力,但资金问题有待落实,预计需靠财政政策发力。
“虽然基建面临土地出让金与财政收入的双下滑的挤压,但最近政策托底基建的态势明显,先后有包括40号文的保在建工程、允许借新还旧、企业债不许违约表态和PPP加速签约等一系列政策支持,基建在政策托底下略有回升,成为投资企稳的主要力量。”民生证券宏观研究员朱振鑫持类似看法。
“目前流动性比较充足,未来政策需要考虑如何积极引导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这有待结构性改革解决。”王军称。
“6月的新增信贷与社会融资总量均显著高于预期,显示宽松货币政策加码。”但在徐高看来,虽然银行间利率将继续低位波动,以维持流动性充裕环境,但通过向金融市场投放流动性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有限。
为此,徐高预计,“未来将更多的采用PSL、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扩容、企业债发行量增加等方式,引导金融市场过剩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推动社会融资总量的扩张,有效缓解实体经济融资困难。”
不过,也有业界人士称,稳增长的思路可能会有所调整。朱振鑫认为,从货币政策看,前期连续的降准降息已解决银行间流动性,下一步央行的宽松将更加重“质”而不是“量”,主要是通过降准、定向宽松(PSL、再贷款)等方式降低长端利率,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的传导渠道。
而在财政政策上,受访人士称,在经济下行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环境下,财政政策将继续发力。
朱振鑫称,从财政政策看,财政收入和土地出让金下滑依然是最大束缚,下一步主要是通过加快PPP项目签约和城镇化基金扩容来解决融资问题,预计下半年基建投资将明显回升。
“财政政策上继续解决短期的财政约束;同时以更宽容的方式遏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进一步宣传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及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均将舒缓地方政府融资的拖累。”朱海斌持类似看法。
近日有媒体称,“中国财政部考虑第三批地方政府债务置换额度,初步设定为1万亿元。”这意味着中国用于置换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发行的地方债规模或将达3万亿元。此前,今年3月和6月,财政部曾两次分别下达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额度各1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