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今年上半年的工业就呈现了这种马太效应。
根据统计部门公布的数字, 1-6月,全国大部分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比一季度加快,如重庆、贵州和天津。而不少资源大省,以及京沪,则延续了一季度的低迷。
比如黑龙江、山西上半年工业增速分别为-0.1%、-3.9%,分别比一季度的0.2%、-2.9%增速降低。而京沪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分别为2.6%、1.1%,分别位居全国倒数第五、第四位。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成钢认为,很多资源大省之所以放慢,与其工业体系难以适应新常态有关,原来主要是靠卖资源,现在进行技术创新,却面临种种困难。
“而京沪工业增速放慢,与其很多传统的工业产业迁移,转型发展知识密集和智力密集型产业有关。”他说。
上半年工业分化加剧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国工业出现继续分化的格局。与一季度相比,上半年工业加快的有17个,放慢的有12个,维持不变的有2个。
其中加快的东、中、西、东北地区都有。其中,东部福建、上海、江苏、辽宁、吉林、天津等地工业加快。西部有重庆、贵州、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等。中部则有江西。
上半年工业增速较一季度放慢省市有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新疆、北京、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持平的则是广东和河北。
工业增速最快的几个地区,西藏、重庆、贵州、江西表现抢眼。统计显示,上半年西藏、重庆、贵州、江西工业增速分别为15%、11.1%、10%、9.6%,分别比一季度的14.7%、10.8%、9.8%、9.5%加快。
而增速比较靠后的几个省份,一季度新疆、北京、山西、黑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5.2%、4.3%、-2.9%、0.2%,今年上半年上述数字分别为5.1%、2.6%、-3.9%、-0.1%。
此外,河北一季度和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都为4.6%,广东则为7.4%。
中国社科院工业所研究员周维富认为, 对于上述分化现像,仍需具体分析。京沪由于地域有限,环境约束使得其难以发展一般工业,只能向服务业发展。
根据了解,目前京沪的工业比重不断下降。2014年北京、上海的工业增加值比例分别只有17%、31%比重,两地服务业比重分别超过了60%、70%。
而山西、黑龙江等资源地区,与经济结构较为单一、资源型产业增长慢、要素资源不发达等因素有关。
“可以通过改善这些地区的交通条件和区位条件,以提振工业。”周维富说。
重庆转型较好
有意思的是,今年上半年的工业比一季度有所加快的地区,目前服务业也保持了快速增长。
比如重庆、贵州、天津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分别为11%、 10.7%、9.4%,分别比一季度的10.7%、10.4%、9.3%增速有所提高。这些地区的规模以上工业也出现了加快的势头, 除重庆、贵州外,天津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9.5%,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
而重庆、贵州、天津上半年服务业增速分别为11%、11.1%、9.6%,分别比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持平、提高0.2个百分点。
重庆、天津、贵州过去的重工业比例也很高,与湖南、湖北、河北、山西等地的情况其实类似,但重庆等地却较好地实现了转型。
以重庆为例,重庆1-6月能源工业实现总产值651.18亿元,同比增长5.4%,这与全国各地能源行业放慢的情况类似。但重庆的汽车、电子、装备制造等行业发展良好。
1-6月,重庆汽车制造业、电子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化医行业、消费品行业分别实现总产值2220.78亿元、1932.42亿元、1456.39亿元,752.93元、1361.84亿、1466.1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0%、12.2%、7.6%、15.1%、13.8%、12.5%,其中最大的两个产业都与居民消费有关。
重庆社会科学院决策咨询研究中心主任邓涛认为,重庆新兴产业也发展较好,像机器人、环保产业等。同时,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以及“一带一路”战略都对重庆的经济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带动了重庆经济高速增长。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教授杨东亮认为,一些资源大省工业放缓与产业集中的环节有关,比如东北工业主要集中在煤电油等领域,这些都是产业链的上端,目前受全球经济的影响大,而越是往南方,产业链主要在中游和下游。
杨成钢认为,西部资源省份要重构产业体系,需改变过去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可以通过引进新技术,对原有的产业进行技术提升,技术改造,使旧产业焕发新的生命力。
另一方面,西部产业技术升级改造,如果替代成本高,“可以直接引入新技术,也可以直接建构新产业,这些都是西部将来工业发展中的优势”,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