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西部不少企业把总部迁往北上广等城市时,国内医用纺织品出口龙头企业却将总部从香港迁到湖北省枝江——
奥美总部逆迁移的背后
湖北日报讯记者周芳张茜通讯员黄丹梅姚红实习生马尚
奥美总部要搬迁了!
得知这一消息,嗅觉敏锐的深圳、浙江、江苏等地,竞相抛出橄榄枝。因为,争取到总部,轻轻松松,一年至少增加3000万元税收。
枝江!
当奥美公布最终选择时,一线城市傻了眼。
看中江汉平原的棉花原材料?奥美原材料大多从新疆和美国采购。
看中人工低成本?奥美员工薪酬,比同行业员工每人每年高出1.5万元左右。
一个内陆小县凭什么胜出?
优惠政策,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一线城市开出的优惠政策,比枝江多得多。”奥美董事长崔金海坦言,有的地方,他只需拎包入驻。
“奥美在深圳等地都有生产基地,枝江的确不是开出条件最好的地方,但奥美不过分依赖优惠政策。”他说。
此话,并非凭空而来。
18年前,跟崔金海一起考察生产基地选址的还有另外两家同类生产企业。奥美选择了枝江,另外两家选择了其他两个地方。
起步相当的三家企业,如今命运迥异。奥美发展成了行业龙头,另外两家,一家经营困难,一家早已关停。
要说政策,关停工厂的所在地,当年给出的政策更足,水价只有枝江的三分之二,电价也更低,这对能耗颇高的纺织企业是极大诱惑。
“看中优惠政策,工厂落户。但当地政府与老百姓认为,既然已经给了优惠政策,企业就要更多满足当地提出的各种要求,总是磕磕碰碰。外部折腾,内功也没能跟上,最终只能被迫关门。”同行的经历,让崔金海深思。
“优惠政策固然是好,但这并非是企业考虑落户的决定性因素。便宜的资源可以成就一时的发展,但不能支撑企业长久的发展。要活得长久,除了企业练好内功,其他还是得看人,看民风。”崔金海自有他的一份考量。
民风看官风,朴素直觉有深意
看人、看民风,这对企业选址发展,真有那么重要吗?
崔金海透露了一个细节。
当年选择生产基地,他在逛菜市场时发现,卖菜的小贩一般不漫天叫价,买菜的老百姓也不会刻意压价,民风朴实、厚道。
“直觉告诉我,就是枝江了。”崔金海说。
有这种直觉的,并非崔金海一人。
公司总经理彭习云也讲了一个细节。创业之初,他开着一辆面包车送客人赶飞机,慌忙之中,违反交规,被交警拦停。
彭习云已做好了接受罚款的准备,没想到交警看了证件后说,你们是外来客商,路况不熟,初次提醒,下次要注意,说完就放行了。
“枝江人发自内心的爱商、亲商举动,让我非常感动。”彭习云说。
民风看官风。民风朴实,官风也差不到哪里。崔金海坦言,就是这种朴素的直觉,促使他当年把一个生产基地落户枝江。
此后,奥美在枝江的18年,也印证了他的直觉。
他说,奥美从没在枝江碰到恼人的沙霸、石霸;找职能部门办正事,不送礼也都办成了。
枝江市国土局土地行政审批工作人员谈红丽与奥美接触了9年。9年里,谈红丽没吃过奥美一顿饭,奥美也不曾送一个红包,但奥美有事时,谈红丽随叫随到,该办的事,一件不落。和企业的关系,干净、简单。
崔金海在枝江期间,几乎不参加各种饭局应酬,专注于企业内部管理。和政府的关系,轻松、透明。
“围墙内的事企业管,企业做好自己的事;围墙外的事政府管,政府也做好自己的事。”崔金海说,多年来,他很少为围墙外的事牵扯精力,这份营商环境的默契是他最需要的。
种树还是种草,对待制造业需有足够耐心
有了默契,就足够了么?
1998年,奥美枝江工厂落地投产,但当年企业出现亏损,上缴利税仅33万元。
“政府此前腾地拆迁、三通一平,花了1500多万元。第一年才33万税收,政府要收回投资成本,非一朝一夕。”崔金海多少有点担心,政府会打退堂鼓。
他的担心,并未发生。
18年间,奥美四次追加投资扩建,枝江市政府毫无怨言,投入腾地拆迁。
枝江对奥美的耐心,直到2013年奥美落户枝江15年后,才收获惊喜。
当年,奥美税收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1亿元,成为枝江市名副其实的纳税大户。去年,奥美纳税1.29亿元。
一路走来,枝江对企业的这份耐心,也让崔金海找到了一路苦苦追寻的“根”。
在他看来,企业做到一定程度,一定要有自己的根,要找到可以深深扎根的地方。
正是这份耐心,也让奥美安心用10余年时间投入技改、扩规、产业链建设,在枝江的根越扎越深。
“制造业是慢热型的,不比金融业来钱快。对待制造业,就像种树,根深叶茂需要时间,拔苗助长终是一场空。”崔金海说。
眼下,奥美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总部注册地已完成变更,下辖9家子公司;总部大楼规划方案也已获枝江市批复,预计9月开工,明年8月建成。
届时,香港、深圳的行政等部门搬迁至枝江,研发基地设在武汉。
根深,才能叶茂。奥美计划,以枝江为根据地,深耕内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