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消息对中国出口企业重大利好,但不知是否能持续。我们企业主攻精密加工零部件,对美出口占60%,对欧占20%。中国人力成本已经逼近美国,汇率走强对企业就是‘双重压力’。”
8月11日上午,央行下调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1000点,上日中间价收报6.2097,今日报6.2298,为2013年4月以来最低。此外,中间价报价机制也更趋市场化。对长年来深受人民币持续升值影响的出口企业而言,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贝兰特金属制品(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汤勇平表示,“这一消息对中国出口企业重大利好,但不知是否能持续。我们企业主攻精密加工零部件,对美出口占60%,对欧占20%。中国人力成本已经逼近美国,汇率走强对企业就是‘双重压力’。”汤勇平自2006年加入该企业,而人民币自2005就明显对美元、欧元以及新兴市场货币走强,因此他对此给出口企业的负面影响感受颇深。
著名供应链管理专家张得红也表示“该调整可谓姗姗来迟,虽依然不能解渴,但对出口企业确是久旱逢甘露。中国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非常有限,决定其利润水平甚至生存的最主要因素来自汇率、出口退税税率、以及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成本。而在过去几年里,上述三项因素都对出口企业越来越不利,这导致出口企业的生存压力很大。”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央行的新政策并不等同于“人民币开启贬值通道”,而是“善意地”忽视美元,更充分体现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变化。汤勇平也表示,对中国企业而言,更重要的就是“练好内功”,在高精尖出口行业,比起国外的竞争,国内企业间的竞争甚至更为明显,这主要由于产能过剩,因此汇率只是促进出口的因素之一。
人力成本、汇率“双重打击”中国出口企业
人民币今日一次性实现大幅贬值,并强调中间价更趋市场化,这出于三大目的—稳定进出口以实现稳增长;第二,加大人民币汇率波幅,增加人民币单边升值或贬值预期的不确定性,长期可减少汇市干预,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第三,市场化操作将使人民币更广泛地被国际市场接受。
“对于跑量大的企业而言,尤其利好。但中国的出口企业已不单纯看汇率方面,人力资源成本的大幅上升已经另一座‘大山’,如果汇率方面再存在较大劣势,对企业而言就更严重。”汤勇平告诉本报记者。
近期,中国海关总署8日公布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2.12万亿元,下降8.8%。其中,出口下降同比8.9%;进口下降8.6%。
尽管7月出口“跳水”部分受到基数效应的拉低作用,但不少业界人士认为,出口增速下滑的主要拖累来自美元走强带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尤其是对欧、日出口受汇率拖累明显。在前期欧日等货币大幅贬值背景下,强势人民币导致中国贸易条件恶化。
但汤勇平仍心存疑虑——这种贬值是否只是昙花一现?
对于该类出口企业普遍的担忧,招生证券宏观研究主管谢雅轩表示,新政策对于出口的直接推动作用可能有限,但是益处不可忽视。该举措的目的并非推动人民币贬值,而是淡化人民币盯住美元的安排,因为中国的进出口市场已经多元化了,更要考虑一篮子货币的波动。
简单而言,如果美元在今年下半年由于美联储加息而强势走高,并冲破105,则新政策就能体现效果,因为美元走强导致一篮子货币走弱,如果人民币更强调盯住一篮子货币,则人民币贬值幅度会扩大。
此外,就人力成本对出口企业也不可忽视。根据张得红此前对中国中小企业的系列调查,众多跨国企业已经开始迁往人力成本更低廉的国家。
例如,2015年春节期间,微软关闭了位于北京及东莞的诺基亚手机工厂,部分设备被转移到越南
河内工厂;松下将把立式洗衣机和微波炉生产从中国转移至位于静冈县和神户市的工厂;夏普计划在栃木县矢板市工厂和大阪府八尾市工厂分别生产更多机型的液晶电视和冰箱,推进回迁;优衣库、耐克、富士康、船井电机、歌乐、三星[微博]等世界知名企业也纷纷在东南亚和印度开设新厂,加快了撤离中国的步伐。
新规短期利好 企业长期仍需练好“内功”
尽管新政策的短期利好效应明显,但长期而言,中国出口型企业仍需练好“内功”。
对此,汤勇平向记者解释称:“中国的服装、鞋帽等出口企业已逐渐被众多东南亚企业替代,但高端制品而言中国相较有优势,主要竞争其实是在国内的企业之间产生的,这也主要由于国内产能过剩。因此在走出国门前,如何先赢过国内同行也是关键。”
“当‘老虎’到来之时,只要跑赢身边的部分企业,我们就有机会。”汤勇平也表示,从中国企业来看,同类企业间的人力资源使用效率有时甚是会产生20%的差异,而在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的今天,淘汰部分国内缺乏竞争力的“僵尸企业”也是必要的过程。
此外,波士顿报告揭示,中国制造业对美国的成本优势已经由2004年的14%下降到2014年的 4%,这就表示目前在美国进行生产只比在中国进行生产贵4%。该研究报告认为,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中国对美国的制造业成本差距在2020年左右将不复存在。此刻,中国必须扪心自问的是,时光倒流10年,中国低成本迅猛冲击了欧美日制造业又怎么活下来的呢?
张得红告诉记者:“欧美日等国外企业战略致胜,即选择有附加值的产品和市场。同时,它们也尽量低成本运营,持续改善运营,并精益求精。”
张得红也指出了中国企业存在的机遇。首先,国内外市场有大量需求,在大家都去做大订单的同时,小批量(如1000件)多品种是否有钱赚? 今天下单明天就要求交货的订单,要不要做?“有家上海企业做到了,利润很丰厚,竞争优势别人比不了。”
其次,只要市场在,苦练内功、提升质量和效率、降低成本,省下的都是利润。“如果次品率是10%,意味着你至少有 10%的制造成本浪费,加上返工工时等,你的浪费成本超过20%以上 。”在他看来,中国企业要多角度全息审视自己的成本项,找到痛点,施以针对性手段。
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今天更是表示:“中国企业需要呼唤‘工匠精神’,平心静气地做好实业,这点在欧洲和日本企业身上都得到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