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在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客户二部和郑州商品交易所共同举办2015’棉花展望论坛上,新疆农垦科学院机械装备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采摘机械化岗位科学家周亚立介绍了我国棉花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发展建议。
周亚立首先介绍了国内棉花机械化的发展历程,其中提到,兵团机采棉真正开始试验是1996年5月。对于新疆兵团来说,棉花机械化远远走在全国的前列。2014年棉花机械收获已经占兵团棉花总播面积70%,2014年拥有采棉机1920余台,机采棉清理加工线306余条。自治区2013年棉花种植面积1655万亩,机械采收约150万亩,占比9%。据说2014年达到300万亩,增长很快。
随后,周亚立介绍了我国机采皮棉与美棉、澳棉的差距,其中,包括含杂、短纤含量和长度整齐度等方面的问题。
周亚立认为,从国内棉花生产发展的趋势上看,机械化是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针对机采棉存在的一些问题,周亚立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包括品种需要进一步筛选优化;机采籽棉清理加工生产线的建设是棉花生产机械化的瓶颈,需要通过政策扶持、鼓励大户种植、鼓励投入等方式来促进提升。周亚立特别提出机采棉三丝含量方面的问题。新疆地膜植棉有几十年的历史,残膜污染严重已是不争的事实,不仅污染了土地,也影响了机采棉的质量和品质。为了杜绝籽棉和皮棉中的残膜,兵团采取了许多措施和规定,但仍然避免不了。除了加厚地膜外,建议在地膜中添加少许颜色,和棉花产生色差以便于清理,前提是不改变地膜的三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