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20日由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客户二部和郑州商品交易所共同举办的2015’棉花展望论坛上,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副总经理徐延毅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新疆棉花产业大数据的分析。徐延毅指出,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互联网+,是在所有行业里出现最多的词。对棉花来讲,以往更多的是关注传统的交易方式、传统的数据统计方式,各个部门之间都有自己的信息统计通道,但是形成了一个个孤岛,在整个棉花产业当中的实际应用上并未实现。从去年开始,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参与国家目标价格改革试点以后,对新疆棉花的生产、收购、加工、公检,再到物流配送的数据“孤岛”进行了有效整合。
徐延毅首先介绍了全国棉花交易市场2014年度参与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的相关数据,包括收购加工和入库数据,公检检验和相关质量分析,以及出库分析和新疆棉流向。2014年度累计加工棉花433.96万吨,其中地方264.47万吨,兵团169.49万吨;实行专业仓储417.35万吨;累计公证检验437.28万吨,其中细绒棉是429.81万吨,长绒棉是7.47万吨,实行入库公检425.97万吨,疆内纺织企业自用11.31万吨。从颜色级上看白棉二级和三级占比91%;长度上28和29mm占绝大多数;马克隆值A级和B2级约占9成;断裂比强度欠佳;加工质量好的棉花只占3%,中等的占到93%;长度整齐度也是中等的水平。新疆棉花整体上不具备优势,难以满足纺织企业的需求,与澳棉和美棉比处于劣势。从2014年开始,对公路和铁路运输的每一批棉花跟踪记录,截至7月底累公路运输189万吨,其中未进入新疆专业监管仓库的企业自检棉花近3万吨;火车站台发运193万吨。这也是第一年公路和铁路运输平分秋色。新疆棉主要的流向是山东、江苏、河南、湖北和河北这5个省,使用量分析来看山东、江苏、河南占比较高。从剩余的库存分析来看,整体质量不佳。
徐延毅第二部分介绍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信息平台建设情况。它主要包含四部分的内容。种植信息采集农民种植的面积、产量数据,收购信息采集所有经过资质认定的棉花加工厂的加工数据,检验信息部分和中纤局的网络互联互动,库存数据是专业监管仓库的棉花动向,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数据分析系统。具体而言,新疆地方种植信息采集是通过村里录入种植信息,然后乡、县、地州逐级审核,最后汇总到全疆;兵团是以连队为单位进行录入统计,由团指定的部门和师级农业部门审核汇总得出全兵团的数据。棉花收购信息采集通过检验、过磅、结算以及票务比对的闭环实现。第三部分数据是加工和公检信息采集系统,第四部分是库存数据采集系统。这个信息平台可实以下功能:一是实时数据存储及加工,随时能够存储包括种植、收购、加工、公检、库存在内的各项数据,并进行运算和显示;二是可以建立历史数据库,并能设置条件查询功能;三就是可根据用户的需求打印各类年报、月报甚至是周报、日报等报表;四是报警功能,对有关数据起到反向核查的功能。
徐延毅最后结合新疆棉花大数据情况进行了新疆棉的纺织需求分析。新疆棉花质量在前些年优势明显,可以和美棉、澳棉媲美,但是现在和需求有很大的差异。交易市场随机调查了15家仓库,60家纺织企业,这些纺织企业用棉量97.3万吨,其中新疆棉68.2万吨。根据关注的指标调研显示,喜欢用兵团棉花的企业占比23%,地方的14%,都可的占比63%;南疆的占比20%,北疆的12%,均可的占比68%;喜欢用手摘棉的企业占比47%,机采棉的15%,两者均可的38%。将新疆棉的主要质量指标和纺织企业需求对比来看,强力、马值两项指标情况远不及企业需求,另外企业关注三丝、棉结、短绒率、一致性等指标。剩余库来看,棉花存在结构上缺口。新年度要在仓库建立组批区,准备在南北疆各选一个试点,根据客户的需求,对在库的棉花利用软件来进行选择,实现优质优价,提高现存棉花的适用率,同时能反向将信息传导给加工企业,使其通过管理提高棉花的一致性,在收购棉花时实现分级分等,从而也将信息传导给农民。这样一来,我们的目标价格就会逐步和数量、质量去挂钩,能够以需求引导种植,将整个数据链条串起来,全国交易市场就可以打造棉花的百度或者阿里,这个系统里平台上可以查询棉花的质量指标,可以购买所需要的棉花,打通配送瓶颈以后,还可以承诺纺织企业准时送货上门,这就是全国棉花交易市场致力于大数据的努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