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8月18日,临近抛储结束不足10个工作日,总体来讲,热情不高,成交不佳。截止到昨天,储备棉轮出累计成交51460.1223吨,成交比例4.02%,这一数据远低于预期成交量。
为什么抛储成交冷冷清清?一是出库棉花资源与纺企实际需求有差距,纺企找不到适合的棉花质量,缺斤少两等问题让企业烦恼不止;二是现在市场上并不缺棉花,纺企从市场购买棉花,手续简单,到货快;三是中小型纺企受资金的压力,采购无力;四是纺企产品库存很大,正值淡季,下游订单不足;五是棉花价格持续下行,加之新棉上市不确定因素,大多随买随用,订货量较少;六是各师棉麻公司开始降价竞拍机采棉资源,吸引了一部分纺企去采购。
据了解,采购国储棉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部分企业对购买国储棉持试探心态,俗称撞大运;二是为急需的配棉或纺制低支纱,大多集中于纺C32S及以下产品。
据购买储备棉并已到货的纺企反映,储备棉亏重现象比较突出,棉花颜色也有问题,因此后续的购买情绪更低落。不过,如后续市场货源不足,新棉上市不确定,纺企有可能会购买一些。说到底,投放国储棉的价格是政策定价,无论是怎样的初衷,都是以高于市场价格进行了投放,结果导致市场不买账。由于需求疲软,国储棉投放成了高高在上的话题,问题的原因应从根子上找,这就是我国的棉花库存庞大,终端需求处于淡季,供应大于需求,供需失衡。
储备棉轮出加重了全球供应过剩局面,国内外棉花期货市场价格均下滑。抛储价格短期内限制了外棉上涨空间,对进口纱有点冲击,但从长远来看,棉花内外价差将继续缩小,对进口纱的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