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提供了全国非农产业半数以上的就业岗位,是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却并不乐观。应对目前的产能过剩和市场需求疲软,当下金融改革急需转移重心,扶持小微企业融资,并逐步推进金融机构民营化。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在近日举行的“2015中国金融创新论坛”上表示,通过扩张投资和货币刺激政策来带动就业增长的模式已难以为继。在经济增长下滑的情况下,金融政策应该做出调整,改变目前大型银行主导的金融市场的现状,缩小国有和非国有企业的政策差异,为小微企业营造有利的融资环境,达到稳就业、保增长。
金融危机之后,央行多次降息降准,货币政策逐步灵活,2012年以来7次下调贷款的基准利率,10次全面下调或者定向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然而利率降低较难为小微企业带来实在的福利。
“政策目标是支持实体经济,稳定经济增长。我们前段时间做了调查,发现很多实体企业仍然面临融资难和融资成本过高的问题,尤其以小微企业问题突出。”王小鲁这样说道。
初步数据显示,小微企业通过其他融资渠道贷款或者借款的平均利率达到34.7%,远高于大型企业的10.5%和中型企业的20.9%;国有小微企业平均银行贷款利率为7.1%,其他融资渠道平均利率8.0%,非国有小微企业平均银行贷款利率为13.5%,其他融资渠道平均利率35.9%。王小鲁认为,小微企业严重依赖高利率借贷,而且国有和非国有企业的差异非常显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魏加宁表示,尽管我国贷款增长速度相当可观,但不良率同样上升,加上固定资产投资中银行贷款的负增长,贷款的进一步上升并未带来固定投资资金中银行贷款占比的上升,长久以来累积的金融风险正在浮出水面。
央行9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新增贷款为8096亿元,月末人民币(6.3737, 0.0000, 0.00%)贷款余额91.08万亿元,同比增长14.4%,增速较7月末低0.1个百分点。然而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8月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中的国内贷款自年初以来累计增速为-5.3%。另外,截至今年6月末,21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8578.85亿元,较去年末增27.12%,不良率为1.44%,也较去年末上升0.23个百分点。
魏加宁认为,金融机构要逐步民营化,商业银行要去国有化,才能改善不良贷款攀升的现状。退出的国有资本要收缩到政策性银行,通过政策来为小微企业解决贷款问题,保证就业。市场也要适时发挥作用,以自身的运作来适当调整市场利率。
王小鲁主张促进民间小型金融机构发展,并将原有的高门槛的风险管控转为实时有效监控,清理各级政府优惠政策,确保不同类型企业的公平竞争。“到目前为止,小型民间金融机构发展不良,我们现在的金融市场仍然是大型银行主导的金融市场,在这样一个市场上,小微企业是被忽视的,大银行的门槛过高,小微企业进不来,这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瑞银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汪涛也认为,要建立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在去国有化以外,国内银行主体的改革更重要的一点是政府的手,目前在要求市场发挥作用的同时,却没有允许银行去遵循自己商业化的选择。对此汪涛建议:“一方面要允许银行追求自己商业化的利益,另一方面放宽准入,允许更多的小银行、小贷公司发展,这就是多层次的信贷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