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周一发布的研究结果显示,本币疲软给出口带来实实在在的支撑,尽管全球供应链的发达让许多产品的原产国界限模糊。
IMF经济学家的分析发现,经通胀调整后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10%,推动出口净增的幅度平均为该国经济产出的1.5%,且多数发生在货币贬值后第一年里。
IMF在其定期更新的全球经济报告一个单独章节中预测,由于石油和其它原材料价格继续处在低位,大宗商品出口国家将面临更多困难。这份报告料强调全球经济成长前景趋弱。
汇率调查发现,美元兑一系列贸易伙伴货币在去年升值逾14%,对美国出口造成了冲击;而像欧元区和巴西等经济体本币走软,对出口产生提振。
但日本是个例外。日元实质有效汇率去年跌了将近9%,但日本自全球金融危机和2011年大地震以来越来越多地采取离岸外包的生产方式。
一些分析师表示,汇率对贸易的总体影响被全球供应链削弱。
但IMF人员发现,几无证据显示汇率与出口的关联断裂。
其他研究显示,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可能导致大宗商品出口国家2015-17年的平均经济增长率比2012-14年低1个百分点。
研究还显示,出口原油和其他能源产品的国家受到的冲击可能是以上规模的两倍以上。
大宗商品价格下滑还打压了相关国家的经济增长潜力,并意味着通过低利率和提高公共支出等来刺激经济的举措可能适得其反,会导致通胀而不是提振就业和投资。
该研究支持IMF的要求,即各国需要实施深度结构性改革以提高经济产出,而不是依赖快速解决方式。IMF和世界银行下周在秘鲁的会议可能强调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