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经历7年的漫长历程之后,到了真正画句号和寻找埋单者的时候了。
亚洲国家货币最近陷入了集体竞相贬值的恶性循环,其中马来西亚货币林吉特的表现最为引人注目,刷新了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以来的新低。亚洲货币的这种集体一致贬值的逻辑,引发了外界对亚洲金融危机卷土重来的担忧。
不仅仅是货币贬值
对于这一现象,有人将之归结于人民币汇率突然调整引发的“货币战争”。
的确,2015年8月12日人民币汇率进行历史性的调整过后,亚洲很多国家的货币应声贬值。然而,正如笔者在之前的专栏文章中指出的,人民币贬值只是人民币放弃了过去人为维持在高位的做法,而回归市场正常汇率的自然调整。但亚洲货币贬值,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只是在人民币突然调整汇率的情况下,让亚洲各国货币的贬值步调太一致了而已。
从2014年来看,包括亚洲在内的很多国家的货币相对美元已经大幅度贬值。如果仅仅将其归结于人民币贬值引发的货币战,很有可能使得这个问题的答案偏离经济现实,从而低估问题的严重性。注意,我说的是低估了问题的严重性。
亚洲国家货币的贬值只是一个表象。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经历7年的漫长历程之后,到了真正画句号和寻找埋单者的时候了。
“二次危机”成潜在威胁
首先,从金融危机的基本逻辑看,历经7年,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经济体基本上完成了调整。而本轮危机中并没有进行真正调整的新兴市场,经历救市的廉价资本盛宴之后,不仅没有对扭曲的经济结构进行校正,反而使其更加扭曲,产能过剩,债务高企,从而走向真正的危机。
其次,从全球资本流动的逻辑看,危机爆发之初,包括美国在内的经济大国都推出了史上罕见的宽松政策,廉价的货币大量流入新兴市场,估计总规模有2万亿美金之巨。这些货币绝大多数并没有进入新兴市场的实体经济,而是流入了楼市或者资本市场,催生了这些国家的资产泡沫。而在美联储退出量宽政策的情况下,国际资本的流向开始逆转。
笔者曾多次提醒,“美元回家”成为2013年9月以来影响新兴市场的最大因素。根据国际机构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7月底的过去13个月里,19个最大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资本净流出总量达到9402亿美元,近乎两倍于2008-2009年金融危机时三个季度的4800亿美元净流出总量。
再者,美元升值及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加速了新兴市场的不稳定。在这种预期下,新兴市场的经济陷入了停滞,投资需求下滑,出口停滞,从而引发了经济真正的下滑。从2015年一季度的情况看,新兴市场表现滑落至自2008年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包括中国在内的,曾经承担全球经济增长50%以上份额的新兴市场,经济指标进入了全面的调整状态。
基于以上逻辑,我认为千万不要把亚洲货币集体贬值解读为一起“人民币引发的事件”。货币贬值的背后,预示着新兴市场的经济开始陷入真正的危机。新兴市场正在由全球经济领头羊的角色,转而沦为全球经济的拖累,起码到目前,这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如果这种逻辑成立,结论则会非常令人悲观和担忧。过去7年多时间,新兴市场成为全球经济的希望所在,也成为全球贸易真正的主导者和全球大宗商品的最大需求者,新兴市场占全球经济的份额已经达到35%以上,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超发达经济体。一旦这一切逆转,资金外逃,机构和投资者沽清新兴市场的资产,这种“崩盘”的走势势必引发“由新兴市场引发的全球衰退”,从而导致全球经济陷入二次危机。这是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国经济的决策者必须冷静面对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