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十月下旬,棉纱市场的“金九银十”已然成为泡影,业界人士对市场的期望随之也变成了失望。纵观2015年,宏观经济萧条,棉纱行情不容乐观。近日,棉纱价格持续疲弱,市场成交不温不火。笔者通过电话采访部分纺织企业,不难发现目前绝大多数纺织企业均面临以下困难。
一、称心资源难求。早在九月中下旬新疆新棉即已少量上市,7月10日国家投放储备棉。据统计,截至8月31日储备棉轮出累计成交6.34万吨,成交比例3.42%。储备棉成交量不高,除了本身质量原因,企业采取低库存的策略,随用随买,另也采购部分新疆现货。2015年度早期新棉长度短、马值高已成为供认不讳的事实,市场人士对新棉的期望随之落空,将目光转投至中期棉。但发现28mm、29mm的棉花数量占比非常有限,而“双28、双29”的棉花更是少得可怜,企业被迫转而求助于陈棉。尽管各方预期价格下跌,收购价也逐步走低,但市场现货价格坚挺。虽然当下是籽棉大量收购期,但笔者发现开秤的轧花厂并不多。很多地区籽棉价格不足3元/斤,棉农惜售;轧花厂因资金等原因未找到买家之前不愿担风险开秤轧花,另棉花产量下降加剧了这一现象。
二、销路不好。下游需求不高,新订单普遍减少,导致产成品库存增加。安徽某织布厂张老板反映,最近几个月销售情况不是很理想。预计进入十月份,坯布市场会有好转,本想在此点提价,但市场不予支持,实际成交商谈中,销售价每米不升反降0.1元。面对未见起色的坯布市场,棉纱销售可想而知。除此,进口纱也在抢占我国的市场份额。8月份,人民币大幅贬值,进口纱市场一度陷入混乱局面。市场人士预计9月份我国棉纱进口量会有所减少,但海关数据显示9月我国棉纱进口约22万吨,较8月非但不减反而增。
三、资金紧张。银行借贷难度加大、销售形势欠佳,资金回笼困难,纺织企业面临资金紧张的局面,这限制了企业在采购、接单、销售各方面的选择权,僵局难以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