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20日,中棉行协在江苏南京、常州以及江阴地区调研,总体上纺织企业认为今年以来需求减弱,然而这种市场环境对于企业的影响或轻或重。
定位准确,经营利好
常州地区以生产色织布为主的企业,受上游原料影响小,通过采购进口纱能够较好的控制成本,同时色织布较白坯布有较明显的市场竞争力。这类色织产品多出口美国,在国际市场消费低迷的形势下,尽管出口受到冲击,但这些企业表示订单稳定,生产满负荷,基本零库存。再如江阴地区以生产色纺纱为主的企业,其原料结构多元化,包括涤纶短纤、再生纤维素纤维甚至羊毛等,多组分色纺纱的市场定位特色鲜明,销路基本顺畅,企业经营平稳。对于纺纯棉纱的企业来说,受进口纱的持续冲击,再加上新棉质量下降等问题困扰,他们表示今年乃至明年是全国棉纺企业面临深度转型的重要时期。
棉花困惑,寻找出路
随着新棉大批量上市,棉纺企业普遍反映今年棉花质量差,纺高档纱资源稀缺,纺中低档纱成本上又竞争不过印巴纱,纺企陷入两难境地,纺企购棉慎而又慎,棉花价格优势不明显,棉农种棉积极性受挫。据企业反映,今年内地棉花大幅减产,内地轧花厂大量关闭,“价格原因其次,主要是轧花厂根本收不到棉花”某纺织企业负责人如是说。新疆棉花形势也不乐观,从公检报告反映,新疆棉马克隆值高、纤维长度短,可纺性较去年大幅下降。棉花质量逐年下降,既不利于棉纺织品品质保障,也不利于企业转型升级,将危及到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长此以往,棉农弃棉,棉企拒棉,未来,国产棉花产需哪里找,棉纺企业出路又在哪里?
政府托底,纺企扶农
面对当前国内棉花市场形势,长期来看要积极引导棉农种高质量的棉花,满足市场需要,在保障棉农收益的同时,棉价与国际接轨,实现棉花消费渠道畅通,实现“政府保障棉农最低收益、纺织扶持棉花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然而短期内要提高国产棉花品质难以实现,意味着2016年国内市场将出现较大的高等级棉缺口,进口配额将成为纺企关注的焦点,从往年棉花配额分配原则判断,一般贸易配额放开难度大,放开加工贸易配额实行申领制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既实现了政府对棉花供需的调控,又保障了我国纺织品的出口优势,不失为短期内的有效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