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2015年,对国内服装行业来说是“压力之年”,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2015年服装类累计零售额同比下降了0.4个百分点。同时2015年也是服装业的“寻路之年”,如何维持增长,突破困境是整个服装业都在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问题。
随着模仿型消费阶段的基本结束,个性化、多元化消费正在成为主流,年轻消费者也更加偏好体现个性特征的时尚品牌商品和服务。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张庆辉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将引领和推动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向更高层次和更大空间迈进。
在服装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大量快时尚品牌却逆势上行,在H&M、ZARA和优衣库等国际知名快时尚品牌的带领下,国内快时尚品牌也开始发力突围。业内人士分析,快时尚品牌“异军突起”的原因是因为其快速反应机制正好满足了当前消费者追求个性的服装消费理念。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以传统消费提质升级、新兴消费蓬勃兴起为主要内容的新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农村消费等重点领域快速发展,将引领相关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迅速成长,拓展未来发展新空间。
对于服装加工企业而言,服装的“大批量”趋势正逐步消退,随之而来的是服饰消费的个性化需求。在以往,服装加工企业通常会根据市场预测进行大批量生产,这样的生产方式忽略了消费者的主导地位。如今,消费者主导整个供应链的时代已经来了,满足消费者个体需求成为传统服装加工企业转型的重点。
快时尚品牌成功的背后正是“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的按需生产、灵活高效的柔性生产制造模式的创新。目前,柔性制造模式在服装行业越来越被认可,更加智能化的服装柔性生产系统,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也让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得到了满足,服装市场开始向着消费者需求靠近。
服饰多元化消费时代的来临,也为中国的设计师品牌带来了巨大机遇。近年来,国内服饰行业涌现出不少独立设计师品牌,这些品牌服饰追求设计感和独特性,虽然不进行大批量生产,但消费者的趋之若鹜仍然让这些品牌收获丰厚利润。服装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设计的力量被越来越重视,并借此来提升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