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国家海关部署在棉花加工贸易稽查方面加大力度,查处加工贸易渠道棉花走私、违规行为,查获一大批走私棉花刑事案件,涉及棉纺织企业逾百家,在行业内引起较大反响。
2015年以来,海关查办走私棉花案件数量不断增长,案件的查办对棉纺行业的影响日益突出,部分企业因此停产,甚至进入破产程序。例如,山东烟台某企业2014年涉案被查,企业负责人被逮捕关押,2015年7月公司宣告破产;河南上蔡某企业2015年涉案被查,企业负责人被逮捕关押,企业随即停产,数百名工人失业。此外,还有部分企业因为棉花加工贸易中的串料等违规行为受到稽查或行政处罚,有的企业被要求一次性补缴税款上亿元。
对此,相关企业负责人和法律人士呼吁,棉花加工贸易企业一定要了解加工贸易中的各个环节,提高法律意识,并及时与海关进行沟通,同时安排专业关务人员进行合理操作,不要为了蝇头小利铤而走险。当前,2016年的棉花进口配额已经相继下发,棉纺织企业应充分了解棉花进口加工贸易流程中存在的错误认识,避免不正确操作,以免对自身利益造成损失。
违规操作是否构成“走私”?
为缓解纺织企业困难,2012年国家发改委大量增发棉花加工贸易进口配额,众多纺织企业自此开始从事棉花加工贸易,原来从事棉花加工贸易的企业也因此扩大了加工贸易规模。但是由于市场供需没有好转,经营困难加剧,应对市场机制与监管程序不匹配,加上一些纺织企业对海关政策不熟悉,部分企业也因此出现了违法、违规现象。
广东广河律师事务所律师孙国东介绍,棉纺织企业出现贸易违规现象一般是在产品出口和内销上。在正常的棉花加工贸易过程中,棉纺企业普遍采取棉纱“保税区一日游”的方式核销加工贸易手册。即:企业将加工贸易进口的棉花加工成棉纱后出口至保税区,之后再以一般贸易方式将棉纱报关进口,期间按照棉纱的进口税率缴纳了相应关税、增值税。同时,企业向海关申请棉花下脚料内销,补缴相应的关税、增值税。通过这一过程,企业以棉纱的进口税率,实现将棉花进口至国内并销售的目的。其实际缴纳的税款约为进口棉花价值的25%~30%,约为无配额进口棉花税款的一半。
在加工贸易渠道走私棉花案件中,涉案企业将进口的棉花在国内销售后,也采取棉纱“保税区一日游”的方式核销加工贸易手册。其中,有的企业使用其他棉花顶替加工的棉纱开展“保税区一日游”,有的则使用少量棉纱通过保税区循环多次出口、进口。孙国东介绍,在棉纺织企业出现的贸易案件中,企业的操作跟海关监管要求的差距,是出现贸易违规的重要原因。
一般来说,国内棉纺织企业的棉花加工贸易一般有三种模式,一是在境内把成品棉纱进行销售,用同一车来一日游;第二种模式是“串料”加工;第三种是在监管区里用同一车棉纱完成出口再进口交税的过程,达到一定加工量以满足核销的要求。那么,这三种贸易模式跟海关严格监管要求差距在哪里呢?孙国东表示,海关对加工贸易的监管是十分严厉的,要求保税货物与非保税货物严格分离,但很多企业是做不到的。实际上,企业在贸易操作中并没有偷税漏税,也就是说棉纺织企业在贸易操作中的违规现象并不是为了牟利,也就不构成走私犯罪。
法律意识淡薄是主因
在棉花加工贸易中,企业一般按照所取得的配额数量,按照100%进口原料的标准申请加工贸易手册。但由于纺纱工艺要求须把不同批次的棉纤维进行搭配使用,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生产的连续性。“料件串换”是加工贸易企业经常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对于“串换”后剩余的保税棉花,有的企业继续用于生产棉纱,之后随棉纱在国内销售,有的则直接在国内销售。
这种现象在棉纺行业已经存在20多年,棉纺企业普遍存在只要能够如数地出口棉纱、核销加工贸易手册就不会偷逃税款,即使违法也只是违反海关监管规定的错误认识,而在以往执法过程中,海关也对此给予了较高的宽容度。这种普遍性的错误认识,是走私棉花案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数据显示,2014年1~9月,海关累计侦办棉花走私犯罪案件44起(其中加工贸易35起)。案值17.73亿元,涉嫌偷逃税款4.76亿元,涉案棉花10.6万吨。由于涉及棉纺企业较多,多家企业高管人员被逮捕关押,有些处罚补缴税款过大,严重影响企业生产,部分企业因此停产,甚至进入破产程序。
“这些事情是灾难性的,一夜之间就有可能将企业打回原形。”华芳纺织副总经理肖景尧对此感慨道。针对加工贸易中的问题,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史东海建议,棉花加工贸易企业一方面要进行反思,吸取经验教训,增强法律意识;另一方面则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专业的关务人员进行合理安排。
史东海强调,如果棉花加工贸易企业真的出现违法、违规现象,一定不要逃避,要第一时间寻求专业人士或者律师请求帮助。同时还要最大限度调动自己企业自身的影响力来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向海关及时反馈情况,请求宽大处理。
“棉花加工贸易企业一定要弄清楚加工贸易的各个环节和每一个步骤,按法律规定办事,不要为了蝇头小利铤而走险。”悦达纺织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雄辉提醒说。
加强沟通规避贸易风险
当前,全球经济依旧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经营普遍比较困难,棉纺织行业面临的形势尤为严峻。国内棉花价格仍显著高于国际市场,国产棉品质下降,高等级棉缺口扩大,企业综合成本提升,压力仍然突出。史东海表示,一些棉纺企业出现擅自销售保税棉花行为,固然有自身法律意识不强、追逐非法利益的原因,也有企业经营极度困难,棉花收储政策不合理,配额发放机制不合理,行业内普遍性认识错误等客观原因。总体来看,与以往多数走私犯罪案件相比较,加工贸易渠道走私棉花案件中,涉案的生产型企业违法的主观恶意性相对较小,更多的是因为对贸易规则的不了解,法律意识淡薄造成的。对此,孙国东建议企业采取信赖利益保护原则,主动与行政执法部门沟通。例如“串料”问题,企业如果老老实实地向海关汇报,主动与海关沟通,把棉花生产中的原料配比等问题说明白,那么即使有海关的律风行动,政府也无法指责企业走私。日后,无论政府执政人员更迭,还是政策改变,都无法指责企业是犯罪或违法的行为。
对于棉花加工贸易中所出现的这些情况,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相关人士表示,海关、检察院、法院依法严厉打击走私,规范棉花贸易的经营秩序,对此,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予以充分肯定和支持。但是也希望相关部门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准确合理进行评估,防止加重涉案企业责任,防止执法机械化、打击扩大化的倾向,同时也要防止出现出口下降、企业破产、职工失业等不利局面。
此外,相关纺织企业也呼吁,希望国家发改委能够尽最大努力增加加工贸易配额,让有出口优势的企业不但能够在全球卖棉花,也能够在全球买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