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是2016年浙江省温州市两会上出现频率最高的热词之一。这个曾经依靠“小商品、大市场”的模式在改革开放中大放异彩的城市,近年里却跟随传统制造业一同走向了低迷。如何摆脱困境,让温州的实体经济重新焕发活力,也是多位温州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讨论的话题。
2月29日,列席温州市人大的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重组整合,是当下温州中小型企业重新崛起最重要的课题。
“脱实就虚”引企业危机
温州,这个东南沿海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城市,凭着温州人敢闯敢拼的天性,在改革开放时期创造了中国民营资本的辉煌。
通过“小商品、大市场”的模式,温州的制造业渗透到了中国各个城市的角落,皮革、服装、鞋子……各式各样的温州商品几乎横扫国内市场,甚至凭着高性价比源源不断地向海外市场输送,这让温州的民营企业家掘到了第一桶金,为今后兴盛的民营资本积累了大量财富。
辉煌之后是低谷。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劳动力成本上升,温州以传统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开始出现利润下滑的现象,又因为几十年的惯性思维的影响,导致温州传统企业错失了不少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机会。在周德文看来,真正让温州经济陷入危机的,还是“脱实就虚”的开始。
“2001年开始,温州经济开始逃离实业,开始大量搞投机性的投资,地产、房贷、股市等等。”周德文解释,“当时虚拟经济的利润比实体经济高得多,一般是短期、资金密集型的,两到三年甚至一年就出效益了,来钱快,有很大的诱惑力,而实体经济的盈利则是细水长流,收益缓慢。这使得很多企业家心理浮躁,没有对实体经济加大投入,进行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或者扩大规模,而是以发展实体经济的名义,将资金全部投向虚拟经济中。”
如此背景下,温州的民间资本再次像改革开放时期一样,席卷了中国的各个虚拟经济市场,名声最大的温州炒房团更是遍布天下。但这样的快钱,温州并没能赚多久。以楼市为例,2011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限制房价持续攀升,房市迎来全国性“拐点”。从2012年开始,温州房价引领全国房价开始下行,新建商品房价格连续40个月出现回落。温州大量的资本在房地产、借贷、股市上被套牢,引发了实体经济资金链的断裂。
“当时很多企业都是以实体经济作为幌子和平台进行融资借贷,因为实体经济才比较容易融到资金,再将资金用在虚拟经济上,结果全被套住了。这时想回头已经来不及了。”周德文告诉记者,因资金被抽走,实体经济的产品改造和技术创新落后于人,利润薄如刀片,加上竞争加剧,温州曾经彪悍的实体企业纷纷走向危机。
重组转型将成崛起之本
如此危机下,周德文认为,摆脱传统的个体、家庭经营思维,将温州的中小企业进行重组整合,是目前最适合的良药。
“温州有40多万家中小企业,但根本不需要这么多。”周德文说,“这不是说要把他们消灭掉,而是需要一些行业龙头企业,以自己的资本、品牌和销售渠道去整合行业里的中小企业,大家走向联合,形成航空母舰型企业。”
“我认为温州各个行业的企业可以取长补短,合理社会分工,形成新的竞争力,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培育品牌、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拉长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才可能转型。”周德文说。
这一观点得到了温州市政协委员、温州新机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水寿松的认同。在他看来,规模化经济时代,温州必须依靠龙头企业来保住曾经的优势,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靠政府的帮助。
“当今政府要做什么呢?要深入调研,搞清楚哪几家是龙头,同时对外招商龙头企业,必须找几只领头羊,先把龙头企业集聚,先把规模做起来。”水寿松表示,如果能形成龙头企业的带动,行业下的中小企业也会自动捏合,围绕龙头企业进行融资,自然带动行业的生命力。
经济增量或为活力之泉
不过对于目前的情况,列席温州市政协的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常务副院长、温州区域经济与民营资本研究中心主任谢健认为,温州企业想走出困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现在企业肯定没有这么快走出困境,一方面宏观经济中世界和中国都没有走出低谷,温州不可能这么快走出,现在只能尽可能地减缓危机。”在谢健眼中,新的经济增量或许将成为温州经济新的活力之泉。为此,温州必须改善当地的创业环境,让这口清泉能涌动地更加旺盛。
“温州是创业城市,老板多,民营经济活,不断有新企业出现,但前几年我就发现温州创业环境有问题,如何激发小企业的活力,增强他们的生存能力非常关键。”谢健所在的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即将改名为温州商学院,以商为主,学生的创业热情非常高。但谢健发现,近几年来,虽然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概念,但自己学生的创业人数反而比前几年有所降低。
对此,谢健认为,除了在学校层面上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社会和政府必须增加新的创业支持。他提出,金融机构的基金扶持和社会对创业人员的全面指导都必不可少。
“现在温州的创业基金是不够的,因为学校和政府不可能有很多资金给他们,还需要金融机构的参与,专门为创业者服务。另外创业者更需要外界对他们的指导,一个刚出学校的学生对社会、企业、法律、财务方面都不了解,在创业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问题,这需要社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
谢健认为,如果能保持持续性的政策支持,温州会不断有新的企业涌现,新创企业也将更多出现在新兴领域,这将改变现有的产业结构,通过经济增量来激活温州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