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仍然扶不起的美国市场,此次利润下降的最重要原因是日本国内优衣库事业持续低迷。
在昨天的晨报中,我们报道了《优衣库利润暴跌,超Zara和H&M希望更渺茫》的消息,有读者在后台留言说:“希望小编能出一个关与优衣库的详细新闻,好想知道事情原因。”于是周刊驻日主笔赵慧做了如下分析。
优衣库的母公司迅销集团在4月7日公布的2016财年上半年财报中表现不佳,社长柳井正在发表会上直言,“这一期的业绩不合格,只有30分。”
2016财年上半年结束,即便迅销全球销售额上升至1兆11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08.7亿元),营业利润却比上年同期下降33.8%至99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9.8亿元),净利润更是下降55.1%,仅有47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8.3亿元)。
利润下降的最重要原因是日本国内优衣库事业持续低迷。日本优衣库这半年的营业利润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8.3%。去年12月是暖冬,迅销CFO冈崎健在第一季度发布会时就解释说,优衣库的商品构成没有顾及到暖冬这个要素。而且,商品数量增加导致没能重点聚焦,没有在广告等宣传当中传达出不同商品的附加价值。
优衣库的明星系列“Heat tech”在这个冬天推出的商品数量当数史上最多,也一直在强调功能改进,但最终没能达到预期销售效果。
Heat-tech采用比普通纤维更细密的材料,增加了吸湿性能,通过保存人体汗液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时产生的热量达到保暖的目的。它是优衣库的明星产品,但今年的暖冬让它销量遇阻。
这段期间,优衣库国内事业毛利率下降了3.5%。由于原材料成本上涨,优衣库曾在2014年秋冬开始调整商品定价,2014年上调5%,2015年则平均上升了有10%。
价格调整对日本国内客流量和营收直接产生了影响,这在本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发布时已有体现,当时冈崎健曾表示,“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有限”,但在本期财报涵盖的时间段内——也就是去年9月开始至今年2月,日本优衣库客流量仅在去年10月出现过一次上升,客单价也呈现同样趋势。
柳井正承认了这种趋势,他反思说:“从顾客需求出发来考量的话,如今的时代必须同时重视价格、品质还有时尚性。”他打算恢复那种“便于顾客购买”的价格体系。
以前的优衣库,可能会在周末的报纸中夹带打折促销信息、刺激消费,以完成销售任务,但这种方式显然没能完成毛利率指标。未来,这家公司会在平时就把价格固定在类似“1990日元”“2990日元”这种简单清楚的定价上。“希望一直采用和平时价格一致的定价,尽可能维持低价销售。”柳井正说。
本期日本销售管理费占比32%,比上年同期上涨2%,这也压迫了公司收益。日本优衣库正式员工已是2015财年上半年时的两倍多,冈崎健也表示,店铺运营效率仍有待提高。
柳井正反复强调他会控制成本策略,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推进供应链电子管理。他想要重塑一个在供应链各环节可以立即顺应顾客需求、可随时调整的系统,这样,他就不用等到销售的最后一环才能听到顾客反馈。为此,他曾在去年开始与埃森哲合作,甚至不排除在硅谷找一些初创公司,为他提供技术上的帮助。
另外,中国内地事业在本期基本实现增收增益,但受汇率影响,最终营业利润稍有下降。台湾、香港、韩国市场受暖冬与经济形势影响,在销售上陷入苦战。美国市场受库存、关店亏损拖累,赤字仍在扩大。
财报金额单位原为日元,汇率以2016年4月11日为准。
优衣库2015财年在中国新开91家店铺,2016财年上半年新增54家店铺,店铺总数则达到436家。
柳井正不觉得中国市场店铺过多。“中国大约有200个超过100万人口的都市,如果每个城市开10家店,一共就会有2000家。考虑到都市化覆盖的人口,3000家店也是合理的。”他认为,这些店铺将不会和优衣库的全球旗舰店构成竞争关系,而是能够形成合理的共存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