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奢侈品市场里,假货一直是沉疴旧疾。近日一份由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和欧盟知识产权办公室发布的报告揭示了假货难被根治的一大原因:这个市场的利益大得惊人。
报告指出,全球假货贸易每年的市值逼近4610亿美元。在2013年,这个数字占了全球进口贸易总额的2.5%,其中美国、意大利和法国品牌尤甚。
而在假货这个庞大的市场中,服装、鞋帽、皮具、电子产品、腕表、医疗器械都是最常流动的品类。2013年,进口到欧盟国家的所有货品中,约有5% 是假冒伪劣产品,总价为1160亿美元。
而中国是输出假货占比最大的国家。2011年到2013年期间,光是海关扣押的假货,就有63.2%来自于中国。2013年,中国内地没收假货8.8万件,香港地区没收近3万件。假货数量排在中国之后的,依次是土耳其、新加坡、泰国和印度。
其实中国在假货上的坏名声,已经累积了许多年。来自世界海关组织的数据显示,2006至2010年间,全球范围内查获的假货有75%产自中国。
而在2013年,美国贸易代表处就把中国列为了假货实体市场第一名。但据悉,当时中国商务部的专家对此说法进行了反驳,认为美国想用以偏概全的态度实行美国本土贸易保护主义之实。
但假货问题实则值得被重视,中国经济的名声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假货经济也在伤害中国贸易。随着中国人的荷包变得越来越鼓,奢侈品集团纷纷看好中国市场。但其实中国人的奢侈品消费有76%发生在海外,并没有对中国本土经济做出数字上的贡献。
假货在中国市场的占比太高的事实,也让奢侈品集团在进军中国市场时不得不通过抬高单品价或者加大正品营销、门店装饰等服务成本来和假冒划清界限,而最后乐于购买正品的顾客也并不会讨到任何便宜,假货反而愈演愈烈。
这种状况伴随着近年来电商的发力而加重。电商曾经一度严重依赖第三方批发商,奢侈品高额利润使得许多身处中间链条的商家冒着风险掺假以谋取利益。这也引起了欧洲大型奢侈品集团的注意,开云集团和LVMH集团都启动了诉讼机制,来对抗 eBay、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
但事实上,互联网的两面性也在打假问题上尽显。假货在电商平台上的泛滥,不断推动许多时尚品牌试水电商,纷纷开辟线上旗舰店。
在中国,传统的奢侈品商也许还没有下这么大的决心。不过两者的磨合也正有转好的趋势,比如淘宝和Louis Vuitton 已经签订了打假备忘录。而此前在美国控告阿里巴巴的开云集团后来撤消了对阿里的诉讼,并与之达成了和解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