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饰》杂志5月19日专稿(记者 丁丁 报道):据商务部网站消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此间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电子商务发展还有很大空间,商务部今年将继续加大政策力度,做好相关促进工作。
沈丹阳谈到,商务部在促进电商发展方面今年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做好去年先后启动的促进发展规范电子商务的专项行动和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二是要着重开展线上线下融合、跨境电子、商务进农村等重点任务;三是进一步加强政府公共服务,完善应用环境。
银河证券研究员马莉就此认为,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服装零售的线上占比快速提升,按照服装零售全行业2万亿市场规模的估计量,线上服装零售占比在2014年已超30%。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线上平台端能够沉淀出大量有效的消费者信息,目前这些信息已经 用于产品开发。以南极电商为例,这种将线上平台数据应用于产品设计的运营模式渐趋成熟。即从平台端的收藏夹数据、浏览数据、点击数据甚至交易数据中发现消费者对某些元素的偏好,并基于此设计和打造迎合大众需求的爆款产品,进而组织供应链生产。总的来说,电商平台大数据沉淀模式已经相对成熟,利用平台数据进行及时有效地产品开发已成为当前市场热点。
马莉表示,虽然平台数据已被品牌商用于产品开发,但是目前却难以直接指导供应链上游端的采购和备货。究其原因, 这源于传统产业链的信息沟通效率低下,表现为平台端和供应链端的数据不互通、信息从品牌端到供应链端存在长鞭效应以及供应链端各环节企业的沟通效。
此间零售业人士也表示,服装品牌本身享受的是品牌溢价,而电商的蓬勃发展,包括催生的网红经济的出现的确有可能改变品牌的输出途径,90后和00后更看重的是意见领袖的意见而不只是单纯的追求品牌,这是文化消费的变化趋势。
从2011年底开始, 受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以及零售终端低迷的影响,品牌服饰行业过去简单粗放的“外延扩张+提价”模式受到严重挑战,整个传统纺织服装行业也开始进入了深度调整期。此时,中国纺织行业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廉价劳动力时代”已经结束。“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在控制行业保持平稳增长的前提下,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攻方向。行业中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龙头公司开始重点抓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经营模式也逐步由渠道为中心调整为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架构和供应链体系。同时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各大公司在不断地调整和尝试新的商业模式和增长路径。
进入2015年以来,线上线下的销售呈现出了冰火两重天的现象。线下实体都开始着重体验业态,在目前的服装上市上市公司中,森马服饰、美邦服饰等都有布局。而且一线城市的消费能力同比下滑比较明显,渠道的下沉将是大势所趋。而线上市场中,目前电商零售市场的品牌化趋势愈加明显,知名品牌、轻奢品牌开始在线上崭露头角,随着跨境海淘的兴起,众多海外品牌被引入中国,在丰富消费者选择的同时,推高了服装服饰品类的整体客单价。
当前,服装产业链上下游都在寻求变革,偏上游的棉纱制造企业受到棉花价格的影响整体承压,公司业绩出现了明显的分化,明显符合快时尚等当下潮流的华孚色纺、沪太纺织等公司业绩逆势增长率先复苏,下游品牌类服装企业在感受到线上冲击后纷纷主动拥抱互联网,近几年的趋势中我们最为看好童装和自媒体经济下的柔性供应链两大块。童装市场具有很强的品牌溢价能力,且品牌的优势差距还不是很明显,处于蓝海市场。
而在去年宏观经济大幅下行的环境下,自媒体品牌的销量非常亮眼,核心在于其粉丝效应的溢价非常明显,这与网红经济是相互映衬的。而业界更应该思考的是其背后的柔性供应链,柔性供应链恰好契合了目前网红经济下的供应链模式,目前C端流量掌握在网红和垂直社交平台手中,柔性供应链能紧跟粉丝的时尚步调,满足个性化需求,做到快速反应、快速生产,为商家和品牌抢先市场,争夺消费者提供有力支持和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