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两市今年已有超过50家上市公司终止重大资产重组,涉及金额1367亿元。随着并购重组政策全面收紧,将可能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流产”。
规则逐步收紧
据经济日报报道,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不久前表示,要加强对“忽悠式”重组、“跟风式”重组等监管,引导上市公司规范运作,老老实实做好主业。严格依法执行强制退市制度,推进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强化市场的优胜劣汰功能。
为进一步加强监管、规范并购重组秩序,中国证监会下发《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办法》(征求意见稿),将在完善控制权变更认定标准、取消重组上市配套融资、延长新进股东持股锁定期、加大对中介机构问责力度等多个领域,对并购重组相关问题综合施策。
新规主要内容有:首先,完善借壳上市认定标准,多方位围堵规避借壳行为;其次,提升壳资源“资质”,那些有污点的壳资源或将很难实现其“壳价值”;再次,取消借壳上市配套募资,非借壳募集配套资金不能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偿还债务。同时,延长新进股东股份锁定期,对原控股股东与新进入的控股股东一致要求锁定36个月,其他新进入的股东从目前的12个月延长到24个月。此外,增加规避重组上市的追责条款,《办法》以股东大会为界新老划断。
总体看,《办法》旨在规范并购重组市场,促进估值体系修复,引导资金脱虚就实,反映出未来并购重组规则逐步收紧。
“《办法》既考验借壳上市的重组方财力,又考验重组方耐性。”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陈烨远认为,从纵向对比看,《办法》主要带来3大变化:一是在政策层面继续鼓励和支持并购重组的基础上,对并购重组的质量更加关注;二是借壳上市的标准和认定趋严;三是配套融资监管更加严格。
超50家并购重组被叫停涉资1367亿元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受政策影响,7月份以来,两市至少有20家上市公司发布终止重大资产重组或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等事项。数据还显示,包括风华高科在内,自2016年以来两市共有超过50家上市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宣告流产,涉及交易金额高达1367亿元。
公开披露的信息显示,“证券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成为宣布终止重大资产重组最为主要的因素之一。6月17日,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此次修订从认定标准、监管配套、中介机构责任等三方面对重组上市行为提出十分严格的监管要求。
在交易所方面,一线监管也正在全面收紧。上交所已将并购重组预案等信息披露纳入事后重点监管的范畴,对“忽悠式”、“双高(高估值、高承诺)”类重组以及规避借壳类重组加大问询力度,同时也加大了并购重组违规的事后问责力度,集中处理了一批重组信披违规及与之有关的滥用停牌行为。
业内人士则预计,随着并购重组政策的全面收紧,将可能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