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服装市场竞争激烈,淘品牌、快时尚、传统品牌、设计师品牌都想要在竞争中突出重围,作为中国自主女装品牌的歌力思和玖姿通过不断的努力开辟出各自的市场,那么这两个以展现女性优雅、自信为主题的品牌又有何相似和差别呢?
发展策略
渠道
歌力思
歌力思线上线下多渠道发展,线上入驻了天猫、京东、唯品会和微信商城,微信商城已开通购物专区,在线形象顾问服务,互动游戏专区,每日秒杀惊喜购物,为顾客带来真正O2O时代的触控购物体验。
线下在数百个城市开设实体店,审慎选择符合品牌定位的核心商圈、重点商城及购物中心,并且淘汰与公司形象定位不符的店铺,不断优化渠道质量,对店铺进行升级改造,提升店铺形象;而且推出了正式改版O2O销售系统,打通线上线下的销售连接,促进线上线下销售的进一步发展。
玖姿
玖姿线上只入驻了天猫,重点放在线下,线下已开设数百家实体店,并且联合安正集团旗下其他4个品牌推出“品牌集合店”形式创造全新的购物体验,通过“精致家庭购物集合店”的形式,把时尚购物与生活方式相结合,构建时尚温馨精致的消费环境与体验,营造“家”的亲和氛围,满足“一家人”的时尚需求。
多品牌发展
歌力思
歌力思母公司深圳歌力思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以“自建+收购”的方式打造“高级时装集团”,除了经营自有品牌歌力思和唯颂,还收购了德国高端女装品牌“Laurèl”、美国轻奢潮流品牌“Ed Hardy”,并且完成了对法国轻奢设计师品牌“IRO”的全球控股收购,外部品牌的引入会为主品牌歌力思带来新的品牌推广、渠道和顾客资源,实现品牌间的协同效应,从而整体提升公司在服装市场上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水平,增强公司在高级时装领域的控制力。
玖姿
目前,安正时尚集团旗下有JZ玖姿、IMM尹默、安正男装、MOISSAC摩萨克、斐娜晨5个品牌,不同定位的品牌可以在渠道、品牌推广方面进行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客户
歌力思:提升客户黏性
歌力思发布具有国际化水准的形象大片,并在户外大屏、广告进行高频度播出,在此期间开展创新性的店铺营销活动,为VIP客户提供具有参与性的体验活动,促进消费并且提升VIP客户对歌力思品牌的好感,直营店铺活跃VIP人数大增,顾客黏性明显提升。
玖姿:进行客户管理,以客户为核心
JZ玖姿将客户视为企业的核心资产,强调品牌和客户之间的多位互动,不断对产品及服务进行改进来满足顾客的需求。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以品牌为导向,顾客为核心,实施灵活的多渠道互动,并对VIP客户提供差异性增值服务,真正实现客户导向型企业的转型。
产品对比
歌力思
不管是摩登的连体裤,还是优雅的连衣裙,歌力思总能为自信独立,聪颖智慧的都市女性塑造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优雅形象。
玖姿
玖姿采用色彩柔美的印花、图案,舒适的面料、新颖的搭配方式来满足都市女性展现个性化的自我的要求。
消费者属性
从人群属性来看,歌力思和玖姿的主要消费者都是20-39岁的女性,说明这两个品牌的定位是比较明确的,而且两个品牌优雅、自信的理念也深受这一年龄段消费者的青睐。
搜索趋势
从百度搜索指数来看,消费者对于玖姿的搜索量要高于歌力思,歌力思的搜索指数在6月24日左右出现一个高峰,原因在于歌力思在当天发布了《关于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继续停牌的议案》引起消费者的关注,总体上来说消费者对玖姿的关注度比较高,歌力思应该在进行品牌收购的基础上多进行品牌推广,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关注度。
消费者评价
从舆情态度来看,消费者对于歌力思和玖姿这两个品牌总体上还是很满意的,消费者对歌力思的关注不仅仅是它的服装产品,还包括它收购其他品牌的新闻,而消费者对玖姿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舒适度等方面,说明玖姿的服装产品还是让消费者很满意的。
从话题属性来看,消费者对这两个品牌最关注的就是它们的产品,而且对产品的评价都很很好,说明玖姿和歌力思的产品已经赢得了消费者的心,但是从话题态度图来看,消费者对玖姿和歌力思的价格感知评价都很差,说明消费者对这两个品牌的价格并不满意,而且从负面评价中也可以明显看到消费者贵、不值这个价的评价,说明这两个品牌都存在性价比不高的问题,应该改。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玖姿的渠道评价要低于歌力思,说明玖姿的线上渠道还不够完善,玖姿目前的线上渠道只有天猫旗舰店,而歌力思线上渠道有天猫、京东、唯品会、微信商城,玖姿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的销售渠道,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消费者最关注的就是产品质量了,从产品属性态度可以看到,消费者对于玖姿和歌力思的产品质量还是很满意的,说明这两个品牌都很注重产品质量,而且外观、尺寸、包装方面的评价也都很好,但是功能方面的评价却都是最差的,说明这两个牌子的衣服实穿性不强,漂亮、质量好,但是不太实穿,玖姿和歌力思在衣服实穿性方面有待加强,衣服再好看,买回去不常穿的话也不利于吸引回头客。
结语:
歌力思和玖姿作为国产女装品牌的佼佼者,虽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两个品牌还有可以进步的空间,应该进一步完善,促进品牌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