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由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主办,盛虹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盛虹第五届全国印染行业管理创新年会在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在管理创新年会上的致辞原文如下:
我们正处于变革的时代,昨天成功的经验,可能是束缚明天的绳索,我们不可以守株待兔;
曾经习惯的思维,可能是业已过期的船票,我们不可以刻舟求剑;
过去常用的方法,可能是井中打水的竹篮,我们不可以缘木求鱼。
时势如此,要求我们必须勇于创新、永不僵化。
一、管理创新是行业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中国纺织工业进入了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重要特征的发展新常态。行业主要指标增速趋于平缓,全行业发展呈现L型增长态势。
今年上半年, 全国规上纺织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同比放缓0.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GDP增速0.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0.5个百分点。1-6月全国规上纺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33462.4亿元,同比增长4.64%,实现利润总额1690.4亿元,同比增长6.31%。成本费用持续增加,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加4.72%,销售费用同比上升4.27%,管理费用同比上升5.09%,财务费用下降0.93,其中利息支出虽然下降7.18%,但由于利息支出在三项费用中占比仅为14.56%,总体成本费用的增加值得关注。
2016年1-6月,印染行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60.82亿元,同比增加5.58%。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755.25亿元,同比增长2.19%;实现利润总额80.78亿元,较2015年同期增长10.37%,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印染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的成效。
增长速度趋于平缓,行业维持L型发展态势,是内外市场需求低迷、行业企业竞争加剧、资源环境约束增大、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直接结果,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行业之前高增长过程中形成和积累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问题。行业要破解这些发展难题,实现转型升级,一方面需要加快技术创新与设备升级,提升行业硬实力,而更为迫切的是要深化管理创新,探索符合行业实际与时代要求的管理体制、管理理念、管理方法。
二、管理创新是适应环境变化的现实要求
管理创新的经济学逻辑是通过对生产关系的优化调整,实现经济资源、生产要素、知识能力更充分、更高效的配置和利用,进而解放与发展现实生产力。生产关系要有效调整,不仅需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条件与禀赋,还要适应匹配所处环境的客观变化。
当前纺织行业大环境变化主要体现五个方面:
黑天鹅事件成为常态
从英国脱欧到土耳其政变,从特朗普在美国大选中的异军突起,到前一段时期棉花价格迅速上涨,黑天鹅事件频繁发生。
当前小概率的“黑天鹅”的之所以集中化、常态化出现,原因有三。
一是破坏性创新。世界范围内,以智能、绿色、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正蓬勃发展并深刻调整着产业分工,重塑着竞争格局,改变着力量对比。在技术创新的浪潮中,行业的不确定性在显著增强,一大批新生力量快速崛起,也有相当的明星企业骤然陨落。
二是政策性调整。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总体依然保持低迷,过去高增长掩盖的各种矛盾集中显现。在一些结构单一的新兴经济体,这一点尤为明显。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了政策的变数。当前国外很多政治事件都不同程度上与经济的不景气有关。政策的不断调整、国家间政治博弈的日渐激烈,加大了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
三是市场性牵连。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得企业与市场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突发事件在世界上任一区域发生,不仅影响到事件所在地的产品采购、生产、运输和销售,还会通过商贸活动、资本融通和信息互联,影响传播到其他地区。
黑天鹅事件成为常态,企业经营结果受外部不可控、不可知因素的影响愈来愈大,这对企业管理的健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贸易关系复杂性增强
从贸易关系看,世界范围内,区域贸易协定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仅2010年到2016年6月生效的区域贸易协定就有76个。由于区域贸易协定中的互惠条款主要针对协定内国家,在推进协定内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割裂了跨区域的经贸合作,造成了全球贸易体系碎片化。我国与亚洲各国之间有大量的区域内贸易,同时另有战略性协定在其它更多国家生效。行业的一笔交易可能涉及到不止一个自由贸易协定。自由贸易协定的相互交叠进一步加大了企业掌握应用相关规则的技术难度。
从成本格局看,受技术革命、资金成本、原料价格、能源价格、政策环境等因素影响,全球纺织制造综合成本差距在日渐缩小。全球纺织制造成本趋于扁平,使得行业供给出现分散化趋势。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区域布局,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组织全球供应链,企业需要更多的战略考虑。
消费需求呈现新特征
当前行业需求端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一是关注产品与关注体验并重。消费者在关注价格、品质的同时,开始注重消费体验与文化表达,市场对服务化、定制化、娱乐化的需求成为趋势。独立咨询公司Gartner(高德纳)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89%的企业相信2016年客户体验将会成为其核心竞争力。《中国奢侈品报告》指出2015年定制业务占奢侈品行业的比重已达20%。
二是城市市场向城镇市场下沉。随着居民收入的普遍提升、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高收入阶层的快速崛起,行业市场潜力日益加大,并开始向城镇下沉。贝恩咨询预测2015-2020年,中国线上零售市场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2%,其中一线城市增长率为15%,二线为21%,三线及以下为26%。三线及以下城镇所占份额将占到50%左右。
三是二八经济与长尾经济共存。消费需求正由过去模仿型、排浪式消费为主,向着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电子商务的繁荣,使得具有时尚基因的服装行业长尾效应更加明显。有研究显示中国服装的网络销售中,大品牌份额低于10%,而长尾品牌的份额达到50%左右。
市场需求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风向标。需求的变化要求企业经营管理必须做出相应调整。
信息经济加快融入行业
在生产制造环节,智能制造、机器代人趋势明显。2013年起我国成为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2015年销量7.5万台,同比增长36.6%,约占全球30%,机器人密度由5年前的11台/万人增加到36台/万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显示,2015年,分别有19.9%和11.0%的制造业企业已经或计划采用自动化制造和工业机器人。
在决策分析环节,以数据挖掘和算法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开始应用并渗透到设计、研发、生产、运营、管理、服务等纺织产业链的各个阶段。以ERP、CRM、PLM为代表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始广泛应用到行业企业,有效支持着企业日常经营管理。
在营销服务环节,2015年,纺织服装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为3.7万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B2B交易额为2.85万亿元,同比增长27.8%。庞大的网络规模,为纺织服装行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创新平台。D2C、C2B、分享经济、网红经济等行业新模式、新业态、新尝试不断涌现。
分享经济成为潮流
世界范围内,分享经济正在快速崛起,开放共享已成为潮流。据Crowd Companies统计,2015年全球分享经济投资额为142.06亿美元。国家信息中心研究显示,2015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19560亿元,未来五年年均增速将达40%左右。
纺织服装行业在分享经济方面已经有了不少尝试,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一是产能共享,以整合行业闲置产能,实现机器、设备、科研设施等资源能力的共享为主要内容,代表企业有淘工厂、南极电商;二是产品共享,以服装租赁和纺织品服装回收利用为主要内容,代表企业有LE TOTE、魔法衣橱等;三是创意共享,以设计创意、产品研发等领域的众包为主要内容,代表企业如Threadless。
行业发展分享经济有助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化解过剩产能;有助于专注发展自身优势,促进行业分工;有助于汇聚融合资源创意,提升创新能力;有助于减少重复建设,推动绿色环保。但开放共享特别是创意设计的共享也对产权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带来了挑战。
“深则厉,浅则揭。”管理创新需要因时而变,顺势而为。适应行业变化,满足发展要求。
当前行业管理创新四大发展趋势
以人为本的管理创新
以人为本,就是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将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进行管理与维护,重人心向背,重人才归离,通过经营决策人人参与,企业发展人人尽力,劳动结果人人享有,激发员工的能动性与创造力,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
数据驱动的管理创新
数据驱动,就是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借助信息系统与智能设备,进行数据管理与数据挖掘,支持企业生产与决策,优化业务流程与执行,促进知识产生与积累,进而实现企业的高效决策、快速开发、柔性制造和精准营销。
责任导向的管理创新
责任导向,就是深入发掘社会责任内涵,将社会责任的履行工作整合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整合到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推广流程中,整合到价值链和产业链中,使企业在为股东与员工利益服务的同时,也为外部的利益相关方谋求福祉。
构筑生态的管理创新
构筑生态,就是通过融“智”(智能制造)、融“资”(资本市场)、融“创”(文化创意),打破行业闭环,激发创新的叠加效应、聚合效应与倍增效应,实现跨界融合与协同。
三、管理创新是化解行业难题重要一招
印染行业作为纺织工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纺织品生产链中完成产品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品质、功能和价值的重要环节。当前行业发展与企业经营面临着一些现实难题。
主要表现为综合成本优势逐渐减弱,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污染物排放标准不断提升,环境保护压力日渐加大;信息化程度不够,生产经营对于人工、经验的依赖过高;企业发展战略定位不够清晰、精细化管理不够深入;安全生产问题、化学品生态安全问题日渐突出等。
痛点难点就是突破点。通过管理创新,找到实践落点,是关键中的关键。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
1、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完善人才体系。按照创新规律培养和吸引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完善基础设施。加快ERP、PLM、SCM、CRM等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加快印染各环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装备的使用,推进从单一装备智能化向整体工厂智能化的转变。
完善流程配套。引入信息技术的同时,企业需要施行业务流程再造,使得线上与线下能相协同,功能与业务能相匹配,人工与系统能相适应。
2、大处着眼,细处着手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企业应结合外部环境与自身实际订立全局性的战略规划,来协调当前和长远、力度和节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引导企业经营实践。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全方位管理体系,引入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CSC9000T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新产品开发管理体系,来提升管理的整体性与协同性,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过渡。
不扫一屋者,不足扫天下。企业需要将战略落到实处,深耕精细化管理,优化具体流程,面向协同性研发、分布式生产、精细化加工、柔性化制造,构筑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完成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3、德才兼备,内外兼修
首先要强化知识管理。将运营中产生的信息与知识,通过创造、记录、分享、整合、检验、更新等过程,使隐性知识显性化,独有知识产权化,构筑知识竞争力。
其次要强化文化管理。以文化影响创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发挥企业文化的价值导向、精神激励、共识凝聚的作用,培育企业家精神与工匠精神,提升企业软实力。
第三要强化责任管理。不断拓展社会责任履行的广度与深度,将企业履责范围从工厂扩展到全社会,将履责对象从工人、政府等特定相关方扩展到消费者、社区等不特定相关方。将可持续发展思想与环境保护的观念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之中,打造涵盖绿色标准、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管理、绿色物流、绿色营销的行业绿色供应链体系。推广应用减排节能技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4、如履薄冰,安全第一
加强安全管理。印染生产热加工、化学加工的特点,安全生产一直是印染企业不容忽视的问题。同时印染所用的染料、助剂等化学品种类繁多,化学品对于生态安全的影响也成为经营风险的重要来源。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把安全管理始终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规范经营行为。
提升管理柔性。企业要应对来自政策调整、市场波动、气候异常、技术颠覆带来的突发事件,就要增强管理的柔性和组织的韧性。一是保持适当冗余。我们曾经都在追捧轻资产,追求零库存。但事实上适当比例的原料库存可以有效平衡市场的异常波动,棉花问题就是个很好的案例。二是避免单一经营。丰富的产品品类和经营业态是分散企业市场风险的重要方式。三要保持市场敏感。以信息化的手段,保持生产经营的柔性,对市场变化准确及时的做出反应。
即将发布的《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纺织工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是科技和时尚融合、衣着消费与产业用并举的产业,在美化人民生活、带动相关产业、拉动内需增长、建设生态文明、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个定位是对我们事业的肯定,也是对我们工作的要求。
在这里,与各位分享心理学大师丹尼尔•戈尔曼一本新书——《专注》,他对企业领导者提出了忠告:“对于追求业绩的领导者,需要具备三种专注力:内在专注,可以使他们聆听直觉和价值观的声音,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对他人专注,使他们与他人的关系更加和谐;外在专注,可以让他们在广阔天地任意翱翔。领导者若不关注内心就会随波逐流,不关注他人就会进退失据,不关注所处的大系统就会墨守成规。”《专注》一书中提到:早在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就已经预见到了今天的情形。他当时对即将到来的信息社会提出了警告:“信息消费的是人们的专注力。因此,信息越多,人们越不专注。”
因此,只要我们甘于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在潮流里多一份定力;敢于做别人想不到的事,在变革中多一份匠心;专于做自己擅长做的事,在创新中多一份自信;勤于做社会需要做的事,在发展中多一份担当;我们的事业必将基业长青,我们的行业必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