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由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和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共同主办的2016棉花展望论坛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600余名产业链代表参加会议,会上,中棉行协朱北娜会长就储备棉投放与市场需求关系展开主题发言,主要内容如下。
一、供需结构
1、从储备棉入库、出库情况看,2011年度以来截至2015年度,储备棉(国产棉)共入库1595万吨;2012年以来截至2016年8月12日,储备棉出库共成交873万吨。目前,储备棉库存仍有900万吨左右,长期过高的储备库存量消耗棉花产业链的元气,若调控得当,以今年的情况为预期,平均每年进行250万吨左右的量投放计,储备棉消化至合理水平还需要3年左右,储备棉去库存之路任重而道远。
2、我国棉纺供需情况
从上图看到,近5年,纱线产量呈微幅下滑趋势,但若按“走出去”又“销回来”的纱线计,我国纱线市场总量起伏并不大,可见,纱线需求并未进入所谓“夕阳”和“寒冬”;受市场和宏观调控影响,棉花在棉纺原料中的“地位”下滑趋势明显,无论是用量还是占比情况,棉花加工量均有下降。
3、从需求端看
“十二五” 期间,棉花加工量出现明显下滑,主要原因有三:
(1)供求错位:棉花品质下滑明显,棉花供给与棉纺产业实际需求错位,部分订单流失;
(2)价格波动过大:国内棉价受非市场因素影响较多,价格波动大,纺企难以预判棉价走势,棉花价格背离实际供求关系的涨跌易引起市场炒作和恐慌,削弱用纺企棉积极性;
(3)非棉纤维替代加快:随着非棉纤维的快速发展,纺企在原料市场的选择面更广,凭借其数量多、多样性和价格稳定等属性被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接受。
二、本轮投放
1、机遇,必然性
(1)供给侧改革,加快去库存势在必行
高企的储备棉库存长期占用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随着存储时间的加长,储备棉的品质和可纺性不断下降,在增加管理成本的同时还要承受贬值的压力,另外还影响市场的流动性及市场价格。
(2)适应纺织企业用棉补库需求
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和棉花价格的逐渐回归的市场氛围,棉花价格下降,全国棉花调减产量。受效益影响,内地棉花的种植积面积和积极性继续下降;受目标价政策的推行,新疆棉花种植则更讲究效率。棉花进口方面,由于国内外棉价差继续收窄,加工贸易配额使用比较烫手等原因,导致今年棉花的进口量大幅下降,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棉花市场的供应量小于需求量,储备棉投放处于最佳去库存时机。
(3)政策初衷的良好设计
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国家储备棉轮换有关安排的公告》协同推进储备棉去库存。统筹考虑国内棉花种植和纺织行业发展,扩大纺织用棉需求,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市场平稳运行;遵循市场规律,轮出保持常态化和机制化,稳定市场预期;轮出销售底价随行就市动态确定,挂牌销售底价与国内外棉花现货价格挂钩联动,内外棉价差缩小;出库的国产棉实施包包检验,保障了买方的利益。
(4)纺织企业积极购买
自5月3日轮出以来,截至8月12日共计72个国家法定工作日,累计成交180万吨,月均成交53万吨,平均成交价格为13153元/吨,累计成交843家。截止7月29日的统计显示,纺织企业累积竞拍93万吨(不含代拍),占成交总量的57.24%。
2、本轮投放的焦点
(1)出库难、出库贵
5月初,部分储备库不愿意将棉花出库,以“移垛、出库”等理由故意拖延出库时间,违背纺企意愿指定物流公司,借机收取不正当的费用。
(2)投放数量小于预期
6月中旬以后,日投放量在2万吨左右徘徊,储备棉日投放量低于预期且逐渐“后劲不足”,成交价格快速上涨。
(3)保证金释放慢
保证金释放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长时间占用企业资金。
(4)非纺织企业参与
到7月中旬非纺织企业竞拍量占比达到50%,比竞拍初期提高了近17个百分点。据统计,截至8月1日,贸易企业成交比例约占40%,成交总量前20名企业中贸易企业占80%,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棉花的供求矛盾。
在投放数量充足的情况下,贸易企业可以起到活跃市场,促进 “去库存” 作用,为中小企业服务中,缓解其资金压力,在棉花出库上较纺企效率高并灵活。
投放延期至9月底,缓解了采购压力。
3、本轮投放的思考
(1)价格走势
储备棉投放以来,投放底价、实际成交价格都不断快速上涨。成交的平均价从5月3-6日首周的12066元/吨涨至7月27日的15201元/吨(截至目前最高价),上涨3135元/吨;至7月28日国家相关部门开会商议初步达成投放时间延期至9月底的消息出来后,成交价格开始有所回调。
期货方面,郑棉期货主力合约CF1701从3月1日的年内最低值9645元/吨一路上涨到了7月18日的16185元/吨,上涨6540元/吨,达到近两年内最高位。
(2)本轮储备棉投放中有以下几方面热点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一是调控政策迟缓。棉价持续暴涨,调控信号迟迟不发,致使市场猜测不断。二是出库问题。出苦难、出库贵、亏重现象太过普遍。三是服务问题。企业的投诉难以落到实处,良好秩序亟待建立。
三、市场需求
棉价上涨是否来自需求向好?
1、近半年,二手房成交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受宏观环境低迷影响,居民购买力未见起色。
2、从中棉行协跟踪测算的景气指数看,2016年,1-6月全部低于50,行业景气度整体不瘟不火。
3、从2016年上半年纺织设备利用率同比变化来看,除去受2月春节影响外,上半年纺纺织设备利用率变化整体平缓,进入4月后,受原料“缩紧”及观望情绪干扰,设备利用率下滑。
4、从5月3日储备棉轮出以来棉花、坯布价格的走势来看,本轮棉价上涨,坯布价格并未“共振”上涨,纺企高成本无法向下游传导,可见棉价波动主要问题环节在供给侧。
四、棉花展望
1、储备棉轮出延长至9月底,市场棉花供应偏紧的状况有所缓解,新旧棉花年度棉价有望平稳过渡。
2、受前段时间棉花价格暴涨及内地植棉面积大幅下降影响,加上部分棉区受降雨影响产量下降,棉农对新年度籽棉收购价格的预期提高,而8月底9月初储备棉轮出成交价将成为棉企收购新棉的参考,因此在籽棉收购初期可能会出现棉农惜售与棉企低价收购的拉锯战。
3、10月份储备棉使用接近尾声,新棉陆续上市,市场在逐渐磨合中需求平衡点,如果新棉质量较好,各项指标能够满足纺织企业生产需求,新棉将成为用棉企业的首选。
4、在国家政策方面,需要建立调控的长效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稳定市场预期,控制价格的波动区间,优先保障实体企业的用棉需求;加强储备棉轮出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提高服务意识,改善用棉矛盾,促进棉花质量与需求接轨;逐步推进棉花体制市场化,扶持棉花产业参与市场竞争,与时俱进的淘汰落后生产力,实现与纺织行业同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