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天猫成交额突破1207亿元,电商成交破2000亿,创出了天量,但仍被大宗商品从暴涨到暴跌抢了镜,当日几乎所有商品开盘直奔涨停,但盘中除棉花、天胶外其它商品也差一点跌停,人们纷纷感叹如此极端、另类的行情几十年未遇,狂喜到大悲仅仅几分钟的事。11日郑期主力合约强势冲破16000元/吨并封于16270元/吨涨停,夜盘一开市,各合约再次暴力推高,CF1701上破17000元/吨再度涨停(17005),就在多头、资金群情激奋、击掌相庆的时侯,涨停板被迅速打开,而且连多头平仓的机会都不给,直入跌停(14775),震荡幅度2230点,一时间各期货交易商被打爆仓、被强平、被成交的消息大面积爆发——开盘涨停,套保和空头被拉爆仓的大有人在;盘中跌停,多头和投机商又被割了“韭菜”,左一巴掌,右一巴掌,多空都难逃。
与国内大宗商品巨震相呼应的是11日ICE主力合约冲上71美分/磅(71.44)后也盘中跳水,但高低震荡只有3.13美分/磅,幅度为4.38%,与郑期的暴涨暴跌不可同日而语,一方面说明ICE上资金和炒作情绪明显低于郑期。USDA月报再次上调了美棉、印度、巴基斯坦棉花产量,全球供应压力进一步上升,ICE的涨跌动力主要来自外围美元指数、谷物等商品的走势,并非基本面;另一方面由于新疆棉运输压力被无限放大炒作,再加上内地纺企补库需求“添柴加薪”,使郑期多头“逼仓”成为可能,而ICE实盘压力比较大,棉农、出口商和外商套保意愿比较强。据统计,截止11月11日,ICE登记库存47296包,新增966包。另外,从楼市、股市外溢的巨资进入焦煤、焦炭、螺纹钢、铜等重点调控的“产能过剩”行业,使黑色系商品期货再次发力,棉花作为对金融、金属嗅觉灵敏的品种自然不会错过“追涨杀跌”的机会,而ICE则投机成份不足。
对于郑期的“上天入地”,外商和国外轧花企业表现的非常平静,内盘外盘已经高度融合,不可能不受到牵连,一些外商、贸易商表示,棉花期货的“余震”表现在:一、由于ICE、外棉现货价格上涨,包括保税区、即期和远期美棉、澳棉、乌棉等在内询价和签约、出货都明显减少,主力合约68美分/磅成为买家衡量能否入市的“标杆”;二、内外棉的价差再次拉大到2000元/吨以上,郑期及其它大宗商品的巨幅涨跌对中国实体产业链的冲击负作用将逐渐体现。如11月11日,11/12月船期C/A SM、EMOT SM及印度S-6 1-5/32〞的报价分别为82.70美分/磅、80.75美分/磅及75.5美分/磅(CNF报价),1%关税下的人民币成本分别为14200元/吨、13900元/吨、13000元/吨;三、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棉纱再次对中国出口发力。受国内棉价高企、新疆棉运输出疆不给力及进口棉花配额的限制,国内纱厂C32S及以下支数棉纱的产能不断下降,小纱厂减停产的比例仍在上升,因此低支纱的供应将再次由进口纱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