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全球最大的PX生产国和消费国,十多年间,中国PX生产量翻了逾4倍,巿场仍然没有满足,还需大量进口。中国每年要从日本、韩国进口大量PX,2013年PX进口量在900万吨左右,花费近千亿元。
正是由于中国的巨大需求,PX进口价格居高不下,致使多家化纤巨头盯上了这块大蛋糕纷纷加码PX产业,然而PX在中国的发展异常艰难,PX作为一种关乎民生的产品,因为他的特殊性,致使其一举一动备受市场关注。且自2014年腾龙芳烃二甲苯装置爆炸事件开始,PX与火好像结了缘,以及随后日本JX位于Kashima炼油厂着火,涉及总计60万吨/年PX产能等等事件。而近在眼前的10月9日位于南京的金陵石化重整装置在重启过程中发生闪爆事件,PX再添新火。
而如今在经历了这些风波后,中国PX的供需格局是否已经发生了变化?民营化纤龙头纷纷加码后的PX产业还有钱赚吗?
目前国内PX总产能到底有多少?
据IHS统计,截止2015年末,世界PX总产能在5,000万吨/年左右,PTA产能近7,500万吨/年,均达到近10年来的新高。2016年中国PX企业总产能为1383万吨/年。从国内PX行业目前的格局来看,以中国石化为首的三大石油公司控制着我国大部分PX产能,原因在于2014年前国内炼油产能的垄断和PX项目审批严格的限制,民营企业进入PX产业的门槛相对较高。但是近几年民营企业正在逐步打破三大石油公司的垄断。
截止2016年8月,我国PX生产企业中隶属于中石化的生产能力合计为483.9万吨/年,占国内总产能的35.1%,仍居于首位,但三大石油集团总产能占全国产能的比重由2014年底的65%降至60%,民营企业产能占比上升至40%。
2018年将迎来一波民营企业PX装置投产高峰,例如恒力石化和澄星石化(控股江阴汉邦石化)均是下游PTA大型企业向上游扩张,其中恒力石化项目也将成为PTA企业中第一家实现向炼油产业发展的企业,民营企业PX产能占比将超过50%。另外,规划中PX项目也多以民营为主,到2020年民营PX产能预计接近70%,行业集中度有所降低。
未来两年内计划新增的PX产能有多少?对应的PTA需求量在多少?
近五年,亚洲作为PX最主要消费地区的地位不断加强,带动地区内PX产能发展,2014年,韩国PX产能集中投放致使当年亚洲产能激增超650万吨/年,增速达21%,至2015年末,亚洲PX总产能超过4,000万吨/年。从分布情况看,PX产能最大的地区无疑是中国,占亚洲产能的33%左右,其次是是韩国,占比达到26%,总产能已达到1,100万吨/年,第三位是日本,占据亚洲约9%的份额。但目前日本PX扩张处于停滞状态;印度预计在2016年四季度和2017年将有几套新装置投产,在亚洲的份额将有所提升。未来两年,中国以外的亚洲地区PX产能增长将集中在东南亚、南亚和中东,预计至2018年末,这些地区的产能增量将接近900万吨/年。
全球PX和PTA都存在产能高度集中的特点,亚洲是PX最主要的供需市场,欧美地区PX和PTA产能增长多年来处于停滞状态,未来2年亚洲以外地区产能明显增长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根据已披露的亚洲PX及PTA新建项目计划,2018年前全球PX供需格局预计将呈现如下格局。 PTA产能投放仍将集中在中国,亚洲PTA产能集中度愈发加强,PX出口流向也将更加集中于中国。
然而中国PTA产能投放预计不会如计划那样顺利,2015年国内PTA装置投产普遍推迟,预计未来两年需求放缓,同样将抑制PTA产能释放速度。相比之下,从2012年开始,PX产能处于相对短缺状态,产能扩张逐渐加速,除中国外,2018年前东南亚和中东地区PX产能的增长势头也较大,中东地区本就是PX产能过剩的地区,未来两年过剩情况将进一步加剧。而从全球PX供需格局来看,PX产能短缺状态预计将持续至2017年,2018年伴随着大规模产能释放,全球PX产能或将出现小幅过剩。
PX的格局发生变化了吗?PX供需还是外国人说了算吗?
从2013年起,我国PX自给率不足50%,在国内一片产能过剩的浪潮中显得独树一帜。我国PX产能不足,发展严重滞后于下游产业已是不争的事实,与下游PTA和聚酯纤维产能过剩形成明显的不平衡,矛盾突出。从我国PX行业发展历程看,2009年、2012年和2015年是PX产能集中爆发的几年,产能增量分别达到280万吨/年、210万吨/年和170万吨/年,截止2015年末,我国PX产能达到1,395万吨/年,2016年没有新增装置计划,产能预计持平。
尽管PX产能保持持续增长,但装置受到利润影响开工率不稳定,产能利用率从2011年开始呈现逐年下降态势,特别是腾龙芳烃2015年发生爆炸事件后,全年产能利用率降至65.4%,国内PX供应紧缺进一步加剧,2015年PX累计产量仅911.5万吨。相比之下,尽管PTA的扩张速度已明显放缓,但是国内PX产量依然远远无法满足我国PTA生产的庞大需求,供应缺口不断扩大。
截止2015年末,国内PTA名义产能已达到4608万吨,尽管产能利用率同样仅为65%左右,但2015年PTA累计产量已达到3093.2万吨,按单耗0.67计算,PX实际需求量在2072.4万吨。2016年以来,国内PX开工率有所回升,截止8月末PX产量639.5万吨,较去年同比增长8.46%,同期PTA产量增长0.91%,但今年国内没有PX新装置投放计划,且停产的腾龙芳烃基本没有重启可能,因此可以断定今年PX供应紧缺的情况依然会延续。
根据目前披露的PX及PTA拟建计划测算,若到2020年实现PX产能扩张至3500万吨/年,PTA产能扩张至6000万吨/年,则PX和PTA的年均产能增速将达到25%和6%左右。考虑到PTA产能过剩问题依旧严峻,将抑制未来PTA新增产能投放进程,PTA增速控制在6%以内是比较合理的,预计能够实现,但实现年均25%的PX产能增速有一定难度。根据测算,“十三五”期间,我国PX年均增速控制在22%左右,PTA产能增速控制在6%以内,“十三五”结束时,我国PX产能缺口降至858万吨/年,自给率提升至70%以上,我国PX产能不足将得到有效缓解。
好汉不提当年勇!PX盈利水平已“回到解放前”!
截止至11月份,2016年PX年内平均利润为101.59美元/吨。其中年内呈现双峰形走势,高点分别出现于3月份及8月份,而其中八月份刷新前期新高,达到152.99美元/吨,为年内PX盈利峰值;而低点分别出现于6月份及10月份,其中10月份刷新前期低位,为44.06美元/吨。2016年PX利润走势可谓是跌宕起伏,但是现如今PX盈利水平又回到解放前,不过PX可不能只提当年勇。
民营化纤龙头的PX项目投产后,还有钱赚吗?
2013年开始,针对PX项目的审批权改革加快,新建项目审批权和环评审批权下放至地方政府,民营企业进入难度大大降低;2015年开始,商务部积极推进石化产业和贸易体制改革,原油进口及使用权放开使得炼化一体化项目得以加速发展。
在这些政策的支撑下,预计国内PX行业将开启全新洗牌的阶段。审批权下放及进口原油配额的放开,进一步消除了PTA企业向上游扩张的阻力,更多民营企业将参与到炼化产业布局中。这些民企如恒力,桐昆,澄星等多数是大型PTA生产企业,有稳定的需求保障,可以预见在这些产能投入生产后,国内PX行业的竞争格局将发生很大变化。那些既无成本优势,又没有稳定需求保障的老旧PX装置产能面临退出市场的压力将大大提升。另外,目前规划中仍有部分80万吨以下的小产能装置计划投产,这些小产能装置的劣势将更加明显,项目最终投产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
因为2011年开始PTA价格的相对弱势,导致PTA与PX之间的价差在2011年内大幅收窄,从1月份的平均2800元/吨降至年底时不足1000元/吨,此后一直保持下行状态,从2013年开始长时间处于500元/吨以下的低位。相比之下,PX与石脑油的价差虽然从2014年开始有明显的下降,但始终维持在2000元/吨(折合约350美元/吨)以上水平。PX一直保持较好利润,在PX-PTA-聚酯产业链一枝独秀;下游由于产能过剩长期处于盈亏边缘。这就形成了PX-PTA-聚酯这条产业链中,利润集中于上游的局面。
从PTA三大主要上市企业恒逸石化,荣盛石化和桐昆集团披露的生产成本数据可以看出,每年PX的原料成本占公司PTA生产经营成本的比重都超过90%。而PTA-PX价差在500元/吨以下意味着PTA企业加工费长期位于低位,企业经营面临巨大压力。形成这种低加工费常态化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PTA产能快速发展打压了价格,同时近几年下游聚酯产业需求放缓使得PTA厂商无法顺畅地向下游转移PX价格波动的风险;另一方面如上文提到的,我国PTA企业对进口原料的依赖不断攀升导致日韩地区主要的PX生产商对价格具有较高的掌控度,易于锁定利润,想要在短时间内改变这种局面也绝非易事。
造成我国PX供应缺口不断扩大的原因,既有生产成本高和原料资源紧缺的劣势,导致有效产能开工率偏低;又有PX项目审批严格,社会争议不断导致新建项目频频受阻的原因。目前,政策改革力度加大,民企进入PX领域脚步加快,但由于项目建设存在一定的周期,另一方面对PX争议尚存,产能释放速度或不及预期,在2020年前后根本缓解PX自给不足仍有不小阻力。虽然未来PX价格走势仍与油价走势密切相关,但是从PX供需角度看,亚洲产能集中大量投放一方面增加市场供给,同时会加剧地区间的PX贸易竞争,未来两年PX的供需和市场竞争变化将对价格构成压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2013年已有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