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饰》杂志(微信公众号ID:chinafashion99)12月15日专稿(记者 丁丁 报道):进入下半年以来,随着大环境转好,我国服装行业增长迹象日趋明显,据《中国服饰》公众号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获得的数据显示,2016年1-10月份,我国规模以上服装、服饰业企业数量达15606家,与去年同期的15586家相比获得进一步的增长,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8911.4亿元,实现主营业务利润2561.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033.4亿元。
而从上市公司的业绩来看,沪深两市服装纺织上市企业的业绩在今年表现较好,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有回暖迹象。2016年前三季度,申万纺织服装80家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合计1,778.36亿元,同比增长17.13%;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53.39亿元,同比增长10.98%。
不过服装行业近年来因销售额增长乏力和利润下滑而饱受打击,天风证券研究员吴骁宇表示,服装业需求不振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因为服装电商的爆发增长。2015年我国线上服装类交易规模达6,550亿元,同比增长66%,而线下限额以上服装类零售额为13,500亿元,同比增长仅为10%。显然,电商已经抢走服装零售业的半壁江山,给了深根于线下的服装品牌猛力一击;另一个原因则在于自身:受电商威胁,服装专柜盲目的跟风打价格战,线下体验差、差异化产品少,忽略了消费升级的事实。
吴骁宇认为,现在的主流消费群体是80/90后,这些群体不缺物质而缺的是“走心”的客户体验。电商用“价格”成功逆袭了实体店,现在实体店则是需要用“服务体验”来重整旗鼓。即便电商而言,其成本在不断增高,较实体店已无优势。以天猫为例,综合费用率(包括人工,扣点,快递,售后,税务等成本)已高达55%左右,如果没有50%以上的毛利率,电商根本无法盈利,而这也和电商产品由来已久的价格优势(低价加倍率意味着低毛利率)背道而驰。从“双11”来看就是典型的赔本赚人气,价格战导致电商走向零利润的尴尬境地,而这种赔本买卖所带来的流量红利也正在逐步衰减,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再为此买账。
当前,实体百货店和电商的竞争现状已经令传统商业模式弊端进一步显现,目前服装消费市场主要争夺的也是80/90后消费群,这个群体不缺物质,而是需要个性化的产品以及舒适的客户体验。我们现在已进入了第四级消费时代,即社群消费时代,消费者除了看品牌的价值和产品的使用价值外,更看重它所带来的想象力,带来的情感享受以及和谁在一起享受这个品牌。因此线下实体店和线上电商企业如欲重整旗鼓、脱颖而出,还是需要紧抓此趋势。
前述天风证券研究员吴骁宇表示,80/90后在消费时更注重产品的品质和独特性,而不是以价格的高低作为首要判断。他们的消费习惯更加理性,千篇一律的设计以及忽略品质、个性的服装不再受他们的青睐,转而对时尚潮牌有更多倾斜。应消费趋势转变,线下服装门店开始陆续从传统百货专柜(品牌比较老化)转移到ShoppingMall(时尚品牌聚集地),并且引进更加潮流化、年轻化、差异化的品牌去吸引80/90后消费主力军。
此外,吴骁宇也谈到,虽然一二线城市购物中心品牌潮流化的趋势还未有效下沉,但在互联网信息急速传播的带动下,三四线的80/90后消费观念有望紧随一二线群体。随着购物中心不断从一二线下沉至三四线城市,潮流品牌的偏好度和在服装业态中的销售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线下店的服装消费变革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