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针对振兴实体,广东此次也明确两方面重点内容:一是要掌握产业核心技术,坚定不移自主创新,努力实现产业关键环节自主化和核心技术的国产化,完成“广东加工”、“广东装配”向“广东制造”转变,以及“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转变的双重任务;二是要选准方向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产业,推广应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在这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命题下,广东提出“抓实体经济,核心是抓制造业”。
12月24-25日召开的广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培育发展新产业,推动制造业加快迈向中高端水平。
具体的重点任务包括:防止产业空心化;坚定不移自主创新,掌握产业核心技术;保持制造体系完整性,强化规模化综合制造能力优势;选准方向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广应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与广东制造业突围相呼应的是,会议还提出广东将加速改革,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加快构建创新型经济格局,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分析人士指出,作为制造业大省,广东以制造业为振兴实体经济核心,有着自身产业发展的必然性和转型升级的客观现实。此外,制造业并非孤立存在,诸多服务业衍生自制造业,或关联性极强,无法离开制造业带动,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这是广东“抓制造业”的关键。
防止产业空心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所以强调振兴实体经济,内在逻辑一是我国未来发展跨入高收入国家,必须依靠实体经济支撑;二是当前经济存在一定程度的“脱实向虚”。
从改革开放至今,制造业在广东的经济发展中始终扮演着“压舱石”的重要角色,并助力广东成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此次广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制造业是广东立省的产业,广东抓实体经济,核心是抓制造业。
广东与全国不少省份一样,近年第三产业增速开始领跑经济,比重也超过第二产业,但此次会议指出,制造业在广东经济中的首要地位没有改变。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学副教授殷宁宇对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制造业并非孤立存在,诸多服务业实际上都衍生自制造业,或与制造业关联性极强,比如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更是无法离开制造业的带动。
广东省统计局公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广东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9774.6亿元,增长12.2%;实现利润1879.0亿元,增长15.4%。
近年来,随着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回流加速,以及发展中国家争相承接制造业转移形成的“双向挤压”,广东制造业面临不小的压力。
广东首先提出防止产业空心化,让企业扎根广东、安心发展,“避免经济还没有发展起来,工业化还没有完成,产业就空心化了”。同时,聚焦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领域改革,大力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广东省社科院院长王珺在参与此次会议的分组讨论时表示,目前全球注册一个公司的平均时间是21天,我国是29天,营商环境总体上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殷宁宇分析,随着我国包括土地、人工在内的要素成本上涨,发展环境的重要性日渐突出。此外,2008年金融危机后,一些外资企业在倒闭或撤离的同时,一批民营制造业企业相继发展起来,它们对营商环境更敏感。这也意味着,广东能否提供良好营商环境,不仅关系到与海外国家的竞争,也关系着民营经济动能的培育。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还进一步提出,必须强化规模化综合制造能力的优势,保持制造体系的完整性,千方百计把产业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企业稳定下来。
对此,多位专家学者认为,尽管近年广东制造业的要素红利逐步下降,但广东制造业长期积淀,产业门类齐全、产业链成熟,完整的制造体系在全球仍有极强的竞争优势,维护并释放这一优势将是广东振兴实体经济的关键。
在应用创新上找突破口
广东制造业“破局”的根本,还须回归到创新上。
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介绍,从产业发展上看,当前广东的实体经济所面临的困难,突出的表现还是在提质增效上。也就是说,广东需要在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加快消化应对,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
针对振兴实体,广东此次也明确两方面重点内容:一是要掌握产业核心技术,坚定不移自主创新,努力实现产业关键环节自主化和核心技术的国产化,完成“广东加工”、“广东装配”向“广东制造”转变,以及“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转变的双重任务;二是要选准方向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产业,推广应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会议强调,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此外,还提出推动广东制造业加快迈向中高端水平,这也是近年来的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所追求的目标。
以“世界工厂”东莞为例,该市提出打造智能制造新高地,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并构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格局,积极培育机器人品牌,完善智能制造产业链。
珠三角另一制造业重镇佛山,以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战略引领,当前正探索“世界科技+佛山制造+全球市场”的创新发展模式。
广东省经信委主任赖天生在参加上述会议期间表示,广东接下来还将加大对自动控制与感知、工业核心软件、工业互联网、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等制造业“新四基”的投入。此外,大力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等制造新模式,推动产业数字化强化高端增量对优化产业结构的牵引作用,引进一批先进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机器人等高端项目。
广东也在宏观层面上强调,要加快构建创新型经济格局,使新动能超过旧动能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实现发展动力的根本转换。
此次会议进一步提出,要把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定位做实,要把广东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强的优势发挥好,坚持走面向市场应用创新的路子,推动技术高效对接产业、对接市场、对接资本,让更多的创新成果在广东实现转化。
广东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陈鸿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广东未来的创新发展中将更加突出科技和产业结合,聚焦提高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率,包括将更加重视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尤其是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的作用,加大科技金融支持等。
“广东应将突破口集中到应用创新上。”殷宁宇分析,相对北京上海的源头创新,广东的优势是应用创新,在于迅速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进而直接推动实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