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纺织经济调整的新常态、国储棉轮出过程中产生的市场波动和复杂的外部环境等,河南纺织行业经历了多种挑战,实现了稳中有进,巩固和提高了纺织大省的地位。这是河南省政府有关部门对河南纺织2016年整体表现的客观中肯评价。“2017年,我国正处于加速建设纺织强国的进程中,作为纺织大省,河南理应担当起主力军,在新的一年里表现更好。”河南省纺织行业协会执行会长袁建龙表示。
棉纺升级遇逆境 创新驱动求生
“过去一年,纺织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河南纺织的特点是以棉纺织为主,‘前大后小,中间缺’,即棉纺织初级产品大,服装终端产品小,中间缺印染。棉纺织产值占全省纺织工业总产值的70%,纯棉纱占纱线总产量的90%以上。因此说,国储棉轮出过程中产生的市场波动,对河南产业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行业加快结构调整,克服了需求减少、成本上升、国内外棉花价差持续坚挺等不利因素,仍保持经济运行总体稳中有进,实属不易。”袁建龙说。
2016年,河南省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纱672.6万吨,比上年增长5.34%,产量位居全国第二;布25.58亿米,同比增长1.5%;化纤49.82万吨,同比增长2.5%;服装17.7亿件,同比增长12.2%。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122.7亿元,同比增长6.5%;实现利润309.8亿元,同比增长4.49%。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上年基本持平。
在过去一年,新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发挥优势,始终保持满负荷生产。全年生产棉纱16.6万吨,同比增长28.6 %;坯布1.5亿米,同比增长5%;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0%。公司综合效益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持续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和全省第一。企业第二次股票增发取得圆满成功,募集资金7.6亿元;投资9亿元的新疆两个纺纱项目投产,投资10亿元的本部针织染整项目和12万锭智能纺纱两个项目顺利开建。
新乡白鹭投资集团以协调发展促进转型升级,靠调整结构拓展发展空间。企业按照“依托主业,打造百亿纺织产业链”的发展思路,谋划“纤维、纱线、坯布、印染、能源”五大发展板块,总投资90多亿元的产业关联项目,力争在“十三五”末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目前,公司高档梭织面料一期、高模高强维纶一期项目已投产,高档针织面料项目已奠基,新成立的白鹭能源公司开始对外提供服务,智能纺纱项目正在快速推进。尤其是随着公司超柔软氨纶纤维项目二期的陆续投产,氨纶年产能达到6万吨,进入国内同行业第一方阵。
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河南永安纺织有限公司对现有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并积极推进“技术升级硬实力”和“企业文化软实力”同步提升,实现了“永安制造”向“永安智造”的转变,企业呈现逆势而上的新态势。
尉氏纺织有限公司 “工匠”精神植根企业。公司以技术带头人名字命名,设立了“孟安创新工作室”和“庄晶旭创新工作室”,并拨付研发经费,每年对创新优秀成果进行奖励。截至目前,公司共获得国家专利20项,先后研发出“威狮”牌纯棉、混纺等6大系列纱线近200个新品种。其中,“S”捻纱线、AB纱分别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
正是这些强势企业带动了河南纺织行业的持续发展。为了进一步弘扬“大工匠”精神,河南省纺织行业协会、省财贸轻纺烟草工会组织在全省纺织行业,开展“河南纺织大工匠”、“河南纺织创新人物”评选活动。经过9个多月的申报、评审,最终评选出白马集团唐锁贵等“河南纺织大工匠”13名、舞钢市银龙纺织公司王平等“河南纺织创新人物”7名,并进行了隆重表彰。
此外,协会还组织开展了“创新驱动助力工程”、 技术咨询、技术交流、学术研讨、企业调研、全国纺织工业劳模评选和宣传活动;举办了技术培训、“瑞锋杯”纺织材料专业技能大赛、“白鲨·郑纺机”杯梳理职业技能大赛、 细纱工职业技能大赛、河南纺织高层论坛、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组织编制了《新乡市纺织服装“十三五”发展规划》和《邓州市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对河南纺织服装发展进行整体布局规划。
产业集聚挑重担 寻求平衡发展
袁建龙表示,近几年,河南纺织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得益于4个方面:一是纺织工业基础扎实。全省拥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1500多家,纱锭1800万锭,位居全国前3位。二是区位优势独特。地处中原,交通便利。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大通道、铁路枢纽、航空枢纽、中欧班列(郑州)和国际物流中心的优势已经初步显现。三是重大国家战略扎堆落地河南的机遇优势。近几年,从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区,再到如今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等,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规划和战略平台相继获批,给河南带来更多战略发展机遇,也为河南纺织发展带来诸多利好。四是河南上亿人口大省形成的巨大消费市场,成为拉动纺织产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但河南纺织在发展中,也存在产业链发展不平衡,创新能力不足,品牌建设和产业配套体系滞后,产业集群集聚程度不高的问题。
说起河南纺织“十三五”发展时,袁建龙提出,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保稳进、当主力,坚持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突出四大重点、 打好“四张牌”、 抓好“三做一开拓”、 实施“三品”工程的“44313”发展思路。
其中,突出四大重点,即突出棉纺、服装、面料、产业用纺织品四大重点领域建设。打好“四张牌”,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强筋健骨、弘扬“大工匠”精神。抓好“三做一开拓”,即做优棉纺、做大服装、做精面料、开拓产业用纺织品。实施“三品 ”工程,即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在纺织行业融合应用。力争把河南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纺织强省。
在抓好“三做一开拓”方面,一是做优棉纺:大力发展高档、精梳纱线,重在提高品质,确保棉纺在全国的位置;加快郑州、焦作、许昌、南阳、商丘等市纺织产业技改和产业提升。重点支持高档棉纱项目建设。
二是做大服装:实施5大工程(巧媳妇工程、安家工程、品质提升工程、市场拓展工程、信用合作融资工程),夯实产业基础,主动整合资源,做大做强产能。到“十三五”末,中国驰名商标超过25个,上市公司达到20家,像西平嫘祖服装新城这样的特色服装产业集群达到10 个,世界服装工厂初步形成,年主营业务收入比2015年翻一番。
三是做精面料:重点支持郑州、新野和鹤壁新型面料、高档面料、高档休闲面料等项目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着力培育许昌市、太康县、民权县等中高档面料基地建设,把面料做精。
四是开拓产业用纺织品:河南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起步早、发展慢,现有企业近500家,年生产能力26万吨,创工业产值400亿元。“十三五”期间,要以拓展新领域为重点,着重开发战略新材料产业用、环境保护产业用、医疗健康养老产业用、应急和公共安全产业用、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用、军民融合相关产业用纺织品。
“在新的一年里,河南省纺织工业要在我国建设纺织强国的进程中积极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力争各项经济指标比上年完成得更好。”袁建龙说。
四大难题待破解 改善发展环境
为企业“拉警报”,保护企业的利益,及时反映企业的呼声,河南省纺织行业协会近年来发挥协会职能卓有成效。去年7月1日,河南省纺织行业协会召开企业座谈会,并在全国各地率先以书面形式向国家有关部门及时反映这一情况,呼吁国储棉轮出延长期限、加大投放量。后经多方共同努力,同年7月28日,国家储备棉相关部门召开会议决定,储备棉的轮出时间延长一个月。同年7月29日,相关公告虽尚未公布,但受消息影响,郑棉期货价格应声而落,当日郑棉1609合约大跌750元/吨,棉花市场呈现“阴转晴”。
这一方面反映出行业发展和企业壮大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也表明企业要及时反映问题,促进行业发展。目前,企业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主要包括4个方面。
一是棉花体制市场化改革进程缓慢。用棉成本占棉纺企业生产成本的70%以上,然而棉价周年波动远高于国际市场,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企业期盼加快棉花体制市场化改革,让市场配置资源,促进我国棉价与国际市场接轨。加大储备棉的投放量,同时增加进口棉配额,满足企业的用棉需求。
二是中小企业亟待解决融资难。中小微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中所作的贡献地位不相称,普遍存在的融资渠道不畅、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企业建议,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有效解决融资难题。
三是企业税负重。部分企业土地税每亩3000元以上,个别企业达到5000元。企业认为,类似这样的税种应该大幅降低或者取消。希望地方政府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让企业轻装上阵。
四是电价高。电费约占纺织企业生产成本的10%。企业反映,实施峰谷电价后,企业用电成本不降反增0.03元~0.04元/度,河南平均电价大都在0.70元/度以上,能源成本压力仍然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