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在中国香港上市的本土服饰公司江南布衣(JNBY)最新公布了上市后的首个半年报,2016年7月-12月的6个月期间,该公司的总收入为13亿人民币,同比上升22.4%;纯利润同比上升了近24%,为2.28亿人民币。
双位数的增长得益于江南布衣进入迅速扩张模式。虽然江南布衣联合创办人、CEO 吴健在去年上市前夕曾表示,未来集团将维持每年新增20门店的速度开店,主要集中拓展二三线城市。但上市后的步伐超出预期,明显加快,整个集团在半年里新开了182家店,使得目前的店铺总数达到了1498家。按照披露的数据,219.026亿元,比2015财年人民币16.131亿元增长17.9%。不过,其同店销售增长也达到了11%。相较于目前中国服装市场的状况,江南布衣着实算得上“优秀”。按照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0.4%。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这一大类的同比增长为7%。相对于其它食品、饮料、美妆等消费品,服饰类的表现较差。
1994年的创立于浙江杭州的江南布衣被归结为本土设计师品牌一挂,同一类的还有广州的Dazzle、MO&Co.等等。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内的整个服饰产业逐步进入细分领域。或是因为国内消费者近年来消费层次提升以及对于个性化穿着的需求,一些价格处于中段的服饰公司业绩状况明显要好于传统的大众休闲服饰公司。另一家MO&Co.业在去年中期宣布该公司目前的年销售额近24亿元,增长也维持在15%左右。不过,其创始人金霓曾表示,“我们不考虑上市”。
相对于那些动辄上百亿的大众品牌,目前本土的设计师品牌企业规模都较小,而这一市场也被认为是需要长期培养的。
“一个地区的消费者群体多样性与当地经济发展和视野有极大关系。”CIC灼识咨询创始合伙人侯绪超对于这一领域持乐观态度,据他观察江南布衣集团过去三年三四线城市的比重接近50%,“虽然每个城市的店数和体量没有一二线那么大,但是也非常可观了。”他认为,目前中国内地消费者中有一定比例的消费者已经接受并喜爱设计师品牌风格,并成为这一细分的忠实拥趸,而这一群体在一二线城市和经济较发达的三四线城市为多,毕竟设计师品牌强调设计感、用料考究,其价格也很“感人”。但好在,在消费者越来越个性化的现在,每个不同的设计师品牌都有自己不同的定位和产品倾诉方向,那么势必会在这一细分领域里有自己独特的客群。
这些品牌并不是不存在隐患。退货率是衡量一个企业运营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以江南布衣为例,这家公司退回率近年来不断上升,从2014年的8.4%上升到2016年的16.4%。行业内一般的比例在10%到20%之间,取决于不同定位、不同季节和经销商政策。
同大多数同行一样,电商渠道也是必须要参与的。吴健在去年的上市会上曾透露集团电商毛利较低仅38.6%,约为实体零售业务的一半。公司首席财务官朱乾称,毛利率主要由于线上销售主打过季款,而未来线上逐渐增加新品销售,有望提升毛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