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海关总署发布了4月份中国的进出口数据,虽然贸易顺差有所扩大,但与前三个月的形势一致:4月份进口的增速仍然远高于出口的增速。
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出口1.24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4.3%;进口9791亿元,增长18.6%。
在4月份数据发布前,商务部前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预测了这一趋势,“中国进口增速远快于出口,会使顺差减少,贸易略有逆差。”
中国引领全球经济结构调整
去年末今年初,逆全球化思潮阴云密布,外界普遍担忧全球贸易的增长前景。但是,在去年下半年开始回暖之后,中国一季度的贸易数据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改善。而且,全球的主要经济体也呈现了复苏的态势,国际市场的需求整体上在改善。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情况?魏建国称,中国经济企稳对全球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也促进了相关国家需求的提升。
魏建国说,当前世界看好中国经济,中国一季度GDP增速6.9%,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三去一降一补”收效明显,结构调整速度加快,中国有能力给世界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中国是个大市场,今年进口量大增,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对当前世界经济企稳回升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魏建国预计今年进口仍会保持较高的增速,贸易顺差会减少,甚至还可能出现贸易平衡甚至略有逆差的情况。
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一些国家经济的拉动较大。
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对部分“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增速较快,如对俄罗斯、巴基斯坦、波兰、哈萨克斯坦和印度等国进出口分别增长37%、18.7%、19%、69.3%和27.7%。
魏建国用“相当惊人”来形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增长速度。
魏建国指出,目前全球供大于求是一个普遍现象,经济结构调整被多个国家列为经济工作重点。由于中国实施结构性改革,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全球治理正在朝着中国引领的方向前进。他给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举例子说,五年前缅甸的一张手机SIM卡卖到了500美元,约人民币3000多元,由于中资企业在缅甸铺设光纤、中国手机进入了缅甸市场,现在同样一张卡,从原来的500美元降到了1.5美元。普通人拥有手机在缅甸已非常普遍,中国手机在缅甸市场也获得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每个细胞都在发生积极变化”
在分析影响中国贸易前景的国际因素时,魏建国保持着较为乐观的态度。他说,美国大选已经结束,用中国人都懂的话来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会是特朗普政府当前和今后的主要工作;欧洲多个国家选举相继尘埃落定之后,肯定会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从全球范围来看,他认为,未来两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和对外投资还会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
在分析中美贸易关系时,魏建国认为,中美贸易战打不起来,因为目前中美关系已经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程度,如果真的打起贸易战会两败俱伤。
魏建国认为,在贸易增长和对外投资方面,民企起到了关键作用。中国的企业在海外,现在不仅仅卖高质量的产品,而且售后服务也做得很好。他举了许多民企在海外开拓市场的例子,如OPPO和VIVO手机等。
“创新、服务的理念是今年中国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他认为,要为中国外贸“把脉”就要观察微观的企业行为,企业就好比是外贸的细胞,现在每个细胞都在发生积极的变化,具有可持续的生命力。这也是他刚从广东某市考察回来的感受。
他说,在调研中,他总是喜欢问“为什么”,以了解外贸增长的原动力。 “湖北的一家纺织企业,负责人是一个初中毕业的妇女,对欧洲出口高达4000万欧元,为什么?他们按照欧盟标准,全部按欧盟环保要求操作。”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他举了许多类似的例子,对于这类正在积极谋求转变的外贸企业,他如数家珍。
他认为,未来的中国出口,不仅仅是卖物美价廉、附加值低的产品,而是要不断创新,既满足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也要满足发达国家不同层次的需求。
魏建国还特别看重中小企业的贸易发展,他举例说,“从前,一个集装箱打开只有一种商品;现在一个集装箱打开,可以开一个超级市场,这说明我们的服务观念改变了。”
他认为,全球贸易的个性化、小型化、便利化和人性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参与外贸越来越多。他说,“如果还固守以我为主、坐地经商的老观念,不去迎合当前全球消费习惯的改变进行出口供给侧改革的话,那么就只有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