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这座城,盛产各种科技精英、金融精英,或显或隐的富豪,却常常让人觉得少了点耐人细品的意思,大概是因为少了点风情万种、魅力独具的知名公众人士。大多数的深圳人,和这座城市的基本气质吻合,在积累财富和创造奇迹的康庄大道上,可以用“一骑绝尘”来形容它的崛起。发愤图强、励精图治,固然是一座城得以兴盛的基因,但就每天在这座城中为财富而奔忙的城民而论,大多是:富则富矣,趣味略寡。
深圳在富起来之后,也非常自觉地重塑自己的城市文化形象和新的全球城市定位。以“设计之都”身份跻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固然是深圳得以洗脱原本“世界工厂”刻板印象的第一个华丽转身,但是这个名称似乎更像是深圳众多身份中的一张名片而已。在此之后,“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创客之城”、“时尚之都”等等,新的城市命名在短短几年内不断涌现,体现这座靠着科技和财富崛起的新城市对自我身份的多重建构尝试和大胆想象。
在这些身份当中,要数“时尚之都”的狂想最让人胆战心惊。虽然深圳的女装在全国来说颇有些名气,可主要还是建立在之前代工基础上的生产制造。生产制造,是产业链尤其是以服装为代表的时尚产业链的底端,没有什么话语权的。只有产业上游的品牌塑造,才是时尚的灵魂。不过,抱歉的是,深圳女装在品牌塑造上并无太多让人印象深刻、让大众口耳相传的成就。这一点,甚至还赶不上隔壁的广州,“例外”、“无用”都是拿得出手的响当当的品牌成就。
而说到底,时尚品牌背后沉淀的是文化、是性格、是价值、是取舍,是折射一座城市趣味的一个很重要的棱镜。近代以来的时尚,向来都是由巴黎、伦敦、纽约、米兰这些全球一线城市引领的,它们以强大的财富积累为后盾,经过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历史涤荡、文化涵养、传承与创新,开拓出庞大而迷人的时尚版图,积淀出丰富而多元的时尚文化。与之相应,作为支撑的,是枝繁叶茂、盘根错节的时尚人才库、生态圈和产业链。而置于这核心的,作为时尚最直接可见象征而代言的,往往是活跃在这个圈子前沿处,最活色生香、天资卓然、个性彪炳的天才与明星。他们可能是设计师、模特、演员或时尚杂志的主编,他们为世人书写时尚的传奇,将世人的梦想与激情、痴迷与欲望投射到各式各样的生活物件中,促使人们追求更好的自己、更美的生活乃至更有价值的人生。只有以这样的价值观念为基底,以多元文化的涵养、包容为生长环境,以多种生活样态和生活选择为倡导,才可能滋养出拥有魅力灵魂的品牌,以及真正有生命力的时尚。
近几年,深圳为了促进城市时尚形象的塑造以及时尚行业的发展,打造了“深圳时装周”。时装周究竟办得怎样,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但是其中浮出水面的各路本土“时尚”人士,因为出位而粗鄙的(貂毛、光头、裸露)品位被来自上海、北京的专业看展人士撰文讽为服装批发城里来的“妖魔鬼怪”(老板),也是够糟心的了。产业性的展会和秀场就是这么残酷,参与这个竞技场的人是怎样就是怎样的,尤其是“时装周”这样高大上的活动,更是将一切都放到了聚光灯和照相机前放大了看的。那些服装批发城里的老板,很不幸地就这样通过万能的社交媒体代言了深圳的“时尚”。
那么深圳这座城究竟有没有时尚呢?在我看来,时尚确实是个“虚华”的东西,似乎还真与深圳这座创业之城、科技之城有点二律背反。它是在基本的物质基础之上的那么一点升华拔高,那么一点虚空高蹈。因此,单单是生产、买卖服装并不是时尚,服装背后倡导的文化态度和价值诉求才是时尚。它是一切富足之后的不疾不徐,是见过世面之后的有所拣选,更是面对着这庸俗而琐碎的世间而刻意开凿出来的笃定态度、虚张出来的壮胆声势,或者是自己给自己打的一剂致幻针。靠着这一身经过拣选出来、标识自我的精神、价值、态度,我们方可在这人间虽小心翼翼、举步维艰,却依然可以活色生香、满怀期待。
从服装到时尚,深圳这座城还需要沉淀和更精准的自我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