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期,中印边境不太消停。
许多人把印度视为与中国一样的“文明古国”“人口大国”,认为“中国的今天就是印度的明天”,关于“印度经济将赶超中国”这个话题也已流传多年。作为当今世界增速最快的两大主要经济体,中国和印度一直被拿来作对比。具体到棉纺行业,同样如此,双方之间的竞争从未消停。那么,印度的棉花、棉纱行业情况究竟如何呢?我们不妨通过数据来概要认识。
众所周知,印度是全球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棉纱生产国,产能达5100万锭,占全球总纱锭数量的20%。2016-17财年印度生产纱线566万吨,其中棉纱405.6万吨,占比为72%;化纤及混纺纱160.6万吨,占比28%。印度棉纱主产纱支以21s-40s为主,除自用外,每年约25-30%%左右出口中国、孟加拉等海外市场。
从印度近些年的棉纱月度生产数据看,每年9-11月新年上市前后,往往是一年之中棉纱生产的淡季。比如,2016-17年财年,10月产量仅为31.1万吨,为全年最低;2015-16年财年,11月产量32万吨为全年最低。
从棉纱库存情况看,与棉纱产量低谷期相呼应,每年9-11月往往成为印度棉纱库存水平最高的时期。但整体来看,以印度棉纱月均产量34万吨,平均15万吨库存水平测算,棉纱库存水平仅为13天,要明显低于国内棉纺企业平均库存水平。
印度纱厂生产的纱线产品成本构成中,原料成本一般占到70%左右,利息支出、电费与人工合计占比约占25%左右,不同于中国企业成本构成,印度高昂的财务财务费用,令利息支出占比甚至超过人工支出。包装、储运等其他费用占比约在5%左右。由于印度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国,棉花相较化纤更具资源优势与价格优势,所以在印度的纱线生产结构中,全棉纱一枝独大,占比达到72%,这与中国棉纺行业棉纱占比仅25-30%形成鲜明对比。
当然,近两年受诸多内外因素共同影响,印度棉价“逆势”走高,甚至一度比肩美棉、澳棉,一改之前全球最具竞争价格的优势。这也让印度棉纱的出口竞争力不断受到挑战,市场份额不断被越南等蚕食,印度国内纱厂竞争加剧。
来自印度纺织部的数据显示,2010年3月31日,印度共有1853家纺纱企业正常运营,其中纱厂1673家,纱布一体化工厂180家;至2017年5月31日,印度纺纱企业增至2008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累计关闭纱厂数量达到608家,共涉及纱锭1110万锭,13.4万头气流纺,3.6万台织机与29.9万工人。
近两年印度的棉花消费量数据常常令业内困惑不已。比如,2016-2017年印度棉纱产量由413.8万吨萎缩至405.9万吨,但棉花消费量却逆势由505.38万吨大增至546.7万吨,二者呈现显著背离。矛盾背后的原因,尚需进一步分析挖掘。
从历年棉花库存数据变化看,印度棉花库存与棉花加工周期密切相关。每年棉花年度开始的10月份,往往是一年中棉花库存水平的最低谷,随着新棉加工数量的不断增多,棉花库存一路攀升,至隔年3-4月达到年度库存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