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仍然备受瞩目的维密内衣秀,维密母公司 L Brands 今年似乎就没能再拿出什么值得分享的好消息。
根据 WWD 报道,截止 8 月 26 日的一个月内,L Brands 的净销售额又下降了 1%至 8.42 亿美元,同店销售额则比去年同期下跌了 4%。这意味着 L Brands 的净销售额已经连续下滑了 8 个月。其中,营收占比最高的维密,去年同期尚有 2% 的同店销售增长,但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下滑了 13%。
维密母公司销售额连续下滑8个月 归咎裁撤泳装业务
从整个第二季度的表现看来,L Brands 的净收入下滑 45% 至 1.39 亿美元,销售额则下跌 4.7% 至 27.5 亿美元。财报公布后,L Brands 的股价跌至 5 年来最低水平。
在公开声明中,L Brands 仍然将业绩表现不佳归因为一年前裁撤泳装业务的决定。此外,首席投资关系官 Amie Preston 还提及其“内衣业务也有下滑”。
虽然裁撤泳装业务的确有利于 L Brands 将重心放回其最核心的内衣业务上,但分析师们的担心是,它已经错过好几波重要的内衣潮流了。维密的内衣尺寸仍然更适合小码女性,售价至少为 50 美元以上;而在美国本土市场,女性们的平均内衣尺码更靠近 16 号而非 2 号。她们也有了更多更平价的选择,比如 American Eagle Outfitters 的内衣副牌 Aerie 等。
在 17 号的电话会议上,维密 CEO Jan Singer 还表示,其去年推出的、当前最受年轻人追捧的 Bralettes(薄内衣),未来只会占到维密产品组合的 5%。
“我们最擅长的是支撑型内衣(building bras)。大家都很清楚,bralette 穿一天还成,但一辈子都穿它对女性来说不是最佳选择。”Jan Singer 说。
部分分析师对这一决定表示担忧。UBS 分析师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说,“我们担心 L Brands 对高价产品的回归已经与消费者的真实需求背道而弛。”
除内衣业务外,L Brands 旗下护肤及香水产品品牌 Bath & Body Works 也表现不佳。这块业务在 L Brands 总营收中的占比为 30%,但 2017 财年,其同店销售额已经下降了 43%。
和维密类似,Bath & Body Works 的发展模式严重依赖百货和购物中心。目前维密的全球门店数量达到 1100 家,而 Bath & Body Works 则有 1600 家。
该品牌 CEO Nicholas Coe 最近表示,为了“维护品牌健康”,他们计划在年底前翻新 420 家门店。但在同店销售额持续下滑和百货客流不断流失的情况下,这样的应对策略可能在短期内很难奏效。
目前看来,维密仍然将海外市场视为扭转业绩的主要机会。去年 4 月,维密高价购回其在中国的代理业务,随后在天猫开设海外旗舰店;今年,它又先后在上海、成都开出直营旗舰店,并且宣布将在上海举办 2017 年维密内衣大秀。
根据欧睿国际去年公布的数据,中国女性内衣市场营业额在今年将达到 250 亿美元,是美国的两倍。此外,在潮流相对滞后、但消费能力不断提升的中国市场,Bralette 才刚开始流行不久,定价 300 - 500 元的聚拢型性感内衣还有不错的市场。奢侈品咨询公司 RTG Consulting 联合创始人 Angelito Tan 去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中国市场,去年奢侈品内衣占据了整个内衣行业 200 亿美元营业额的三分之一。
不过,这个市场的竞争也在加剧。英国高端内衣品牌 Agent Provocateur 在中国市场已有至少 7 家门店,大中国区 70% 的销售来自于内衣。他们在去年表示未来几年计划在中国再开出 20 家店铺。意大利品牌 La Perla 在中国已经有 17 家门店,去年其亚洲地区营业额增长 40%,主要贡献也来自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