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服饰品牌渠道多是以百货和街边店、商业步行街为主,但是近十几年来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场景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逐渐从商场、街边店转向购物中心。可是,要进购物中心渠道就意味着品牌要全面升级,包括门店形象、产品、品牌等各方面都要升级,其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开多大的店。
不难看到,随着近年体验经济的盛行,品牌门店也是越开越大。“像大店面积通常是2000平方米,后来又分了次主力店,面积基本在1000平方米左右,现在则把500平方米以上店铺都作为是次主力店。”红星商业董事长张华容说。
而这些主力店、次主力店近年来几乎都成了购物中心招商时颇为青睐的对象。像如今在不少购物中心都能看到的快时尚品牌UR,其目前在全国拥有170多家店铺,“平均单店面积1200平方米,最小的店铺也接近700多平方米,最大的2000多平方米店铺则有好几家。”
在日前由赢商网主办的中国商业零售渠道论坛上,快尚时装(广州)有限公司副总裁温志军表示,之所以UR选择开大店,一方面与自身SKU数量大有关,另一方面还紧合当下消费潮流趋势。
“举个例子,2013-2014年UR一年全国门店出来的SKU是七八千个,每周都会更新,去年有2万个SKU,今年上半年有7000多个SKU,预计全年可以做到1.6万个SKU,这么多的SKU当然需要大面积店铺来陈列。而且快时尚的商业模式就是店面要大、系列感要独特,同时性价比高,这样消费者每隔一个礼拜都会来一次,每一次来都有新款。”
温志军认为对于UR来说,目前平均店铺面积1200平方米还不够,UR还希望能做到门店基本标准达到1500平方米,但是会根据不同城市商圈做相应调整,“像在上海五角场商圈即便做2300平方米的大店也没有问题,因为客流量足以支撑, 而到三线城市做个800平方米的店铺也挺好。”
在他看来,当下商业零售消费趋势是更往体验性、随机性消费演变,购物中心将更多是生活业态或者社交中心。而像UR这种大店,此时体验性、灯光、场景等,自然而然就会显示出其优势,让消费者走进店来看到既有男装、女装、童装还有成熟、休闲等多种风格,那么即便不买正装风格,也会考虑试试买休闲风格服装。
“现在的80后、90后主流消费者,其消费方式就需要这样的场景体验,否则开一个小店,消费者一看就知道是什么风格,就又变成了目的性消费。如今的年轻人大多紧跟潮流消费,服装更新的也快,像UR这种多品类综合性大店就是紧跟消费趋势不断在调整变化,这也是我们越开越大的价值所在。”
对此,茵曼创始人方建华则有不同看法。作为近年从线上走到线下布局的互联网品牌,茵曼今年预计将在购物中心开100家店。但方建华认为,在购物中心开多大面积的店面要算好经济账,不能好大喜功,茵曼不会一味追求大面积店铺,而是选择适合品牌的面积。“其实,我们大店也开过,但目前对茵曼来说,100-150平方米店铺的平效是最高的,因此这一区间是如今最适合茵曼的店铺面积。”
方建华表示,现在茵曼从线上走到线下,尽管是在慢慢的学习和调整中,不过如今在楼层上,茵曼基本能做到前五名的水平。但即便如此,他在选择进驻购物中心仍比较谨慎。“像考察一个购物中心,特别是新的购物中心,如果一楼全部是2000平方米的大店,那这个购物中心肯定不行,因为他不容易招商,而且我们要算清楚茵曼进驻后能不能跟购物中心共赢,如果不能共赢就不开,我们的品牌可以亏半年、一年,但如果三年还一直在亏损就不能干,因此,选择在哪开店,开多大的店最终还是要算经济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