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千元的T恤、数千元的床品……在消费不断升级的中国市场,“埃及棉”正成为追求高品质的消费者热捧的标签。而在埃及当地,小小的棉朵不仅寄托了棉农致富的希望,也承载了为政府出口创汇的重任。
埃及尼罗河流域及下游三角洲光照充足,加之上游阿斯旺大坝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当地出产的棉花纤维细长、洁白柔软,是全球高品质棉种之一。
在上世纪埃及棉花生产的鼎盛期,世界大牌成衣、订制西装和棉纺品生产商将埃及棉用于高端产品线,埃及棉的出口每年为埃及政府创造大量外汇,因此也被称为“白色黄金”。在20世纪30年代,埃及棉花种植面积曾经达到200万费丹(1费丹约合0.42公顷)。
近年来,由于灌溉和种子成本上升,加之水稻等作物利润更高,埃及棉种植面积不断缩水。特别是在2011年后,政局动荡影响到埃及农业部门相关棉花生产和收购政策,棉花年产量由2010年的17.8万吨下降为2016年的4.2万吨,棉花种植面积则在2016年创下12.9万费丹的新低。
为扭转埃及棉种植面积与产量双下降的趋势,埃及总统塞西今年7月要求农业部提高棉花收购价,以鼓励棉农在未来几年扩种。埃及农业部长班纳随后宣布,埃将在2018至2019财年将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到100万费丹,并利用埃镑2016年年底大幅贬值为出口带来的红利,大幅增加棉花出口。
法尤姆省棉农艾哈迈德种有约10费丹的“吉萨95”棉。他向记者介绍,“吉萨95”是埃及政府今年大力推广的棉种,以埃及政府对“吉萨95”棉的指导收购价加上相关补贴计算,1费丹棉花可为他带来约1.5万埃镑(1埃镑约合0.13美元)的纯收入,这在法尤姆已十分可观。
在艾哈迈德的棉田里,一些还未开学的少年正在利用闲暇时间帮助采摘棉花。看到记者的相机,一名少年主动跑来展示手中刚采摘的棉花。他说,在为期一个月的采摘期,他们来此采摘棉花每天可以获得20埃镑的收入,为家庭带来切实补贴。“我和我的朋友们说说笑笑就把活儿干了,摘棉花是很好玩的事,不光是为了挣钱。”
主管法尤姆农业工作的埃及农业部副部长哈桑·古达告诉新华社记者,埃及政府为帮扶棉农扩种棉花,不仅提高了收购指导价,也从选种环节开始为棉农提供系统指导。他说,尽管法尤姆今年的棉花种植面积只有1.3万费丹左右,但他有信心在2019年将这一数字提升至5万费丹。“埃及人为拥有‘白色黄金’而自豪,埃及棉正走在重回国际市场的道路上。”
在经济学家艾哈迈德·库拉看来,扩种只是振兴埃及棉花产业的第一步,关键还要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推广力度。他说:“哪怕生产提高一倍,如果出口市场难以打开,依然是白费工夫。埃及政府需要加大在欧美、日本等传统市场外的宣传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