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亚五国棉花供需情况
整体来看,中亚五国棉花的供给与需求相对平衡。近十年国内棉花的消费明显增加,从而减少了出口。
近年来,中亚五国棉花出口量下滑。其中乌兹别克斯坦作为全球第五大棉花出口国,产量和出口量占中亚国家总和的60%以上,其出口量显著下降,带动整个中亚棉花市场格局的变动。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棉花基本用于出口,近十年棉花出口量也呈下行趋势。土库曼斯坦的棉花出口量与其他四国趋势不同,不过由于占比较小,对中亚整体的棉花市场格局影响有限。
国内消费部分,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国内棉花消费增幅最大,或者可以说,这两国正在大力发展下游棉纺,促进了棉花的消费,也进一步改变了中亚棉花市场需求格局。
2017年9月14日公布的COOTLOOK周报中写到,乌兹别克当地媒体报道国内将进一步减少明年春天种植棉花的面积,可能多达10万公顷。在2017第十三届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纺织大会上,乌兹别克斯坦与众多国家签订了总计超过10亿美元的纺织成品和半成品出口合同。国际棉花协会(ICAC)也透露,乌兹别克斯坦将在2021年实现棉花全部在国内加工使用。这一系列的信息均表明乌兹别克将直接或间接的减少棉花出口,大力发展其国内的纺织工业。综上,笔者推测中亚国家出口下降的格局将会持续。
二、中国进口中亚五国棉花情况
我国进口中亚五国棉花的比重约为5%-15%,其中乌兹别克斯棉花是中亚进口中最多的,占比超过90%,其他四国也没有能力出口更多的棉花,因此乌兹别克斯坦棉花出口量的下降将直接导致我国中亚棉的进口量显著减少。
在取消棉花进口滑准税之后,仅有89.4万吨的进口配额,进口棉总量下滑至100万吨上下,中亚棉的进口量也受影响下滑。不过,整体来看我国进口中亚棉的数量基本维持在5-15%区间。截至2016/17年度中亚棉占总进口的6.6%,尚未下滑至十年低点,但是乌兹别克斯坦存在棉花出口大幅减少的预期,因此2017年度中亚棉占比或将出现十年低位,且将延续下降趋势。
三、进口棉格局变动
事实上,中亚棉花出口量的减少已经影响到中国国内进口棉的用棉结构。近期,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内棉花加工企业进口的1批707.166吨美国棉花,从天津港经铁路运输顺利抵达阿拉山口口岸。此前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内棉花加工企业原料主要来自于乌兹别克斯坦国等中亚国家,今年这些国家自身棉花需求旺盛,出口大幅减少,导致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内棉花加工企业原料短缺停产。对此,为应对中亚国家减少棉花出口形势,当地企业从美国进口棉花原料,有关部分也通过调整入区检疫查验模式节约查验时间来尽量缩短美棉的到厂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保税区之间转移的进口棉由于不需要清关,因此也不需要配额,即保税区棉纺企业所用的进口棉是89.4万吨进口配额之外的棉花。那么对这部分棉花数量最大的影响因素便是直接的国内外棉纱价格差和间接的国内外棉花价差两个因素。
通过比较内外棉价差(上图所示内外棉价差为年度均值)与进口量,发现内外价差与进口量之间有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内外价差的扩大有利于棉花进口。而中亚棉花进口量的缩减必然导致其他国家进口棉对其进行替代甚至挤占,那么哪国的棉花将会对其进行替代呢?
单从棉花的品质上来看,乌棉(双28-双29,包装差,异纤多,轧花质量差,纺C32S、C40S)和印度棉(s-6 1-1/8~5/32,长度强度较好,异纤多,不稳定,纺C32S、C40S不包漂)在性状上较为相似,两者到港时间(12-3月)也接近,但是纺企还是偏好美棉,主要由于近一个年度以来印度棉价格在相对高位震荡,且2017年度印度CCI有收储预期支撑棉价,这使美棉的性价比凸显,因此预期美棉最有可能弥补中亚棉花出口减少导致的进口量减少的缺口。
总结
中亚国家下游纺织行业的繁荣导致棉花出口减少,近而减少了中国中亚棉的进口量。预期2017年度内外棉价将高于2016年度的差值,进口棉增量在所难免,性状相似的印度棉由于价格高企替代性不强,预期美棉将成为弥补中亚棉花缺口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