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 公告通知 | 配额查询 | 招标专栏 | 配额行情 | 清关情况 | 配额快讯 | 配额分析 | 配额调剂 | 签证情况
 你现在的位置:频道首页 >> 信息正文
冯亚丽:从服装厂女工到千亿民企掌门人

发表时间:2017年12月12日

  企业通常用制度来约束、管理员工,但冯亚丽认为更重要的,还是人的感情。

  在强手如林的浙江民企界,公众知名度并非很高的海亮集团,已连续多年雄踞全省民企排行榜第二位。2016年,海亮集团全年营收达到1502亿,只比阿里巴巴少80亿。

  如此伟业的掌门人,却是一个看起来普通至极的女人——冯亚丽。

  在很多方面,冯亚丽都普通到没有个大公司董事长的“样”。她多年住在70平米的两居室,穿工作服,吃食堂,很少有员工叫她冯董,而是叫她“四姨娘”,网上有张照片是她向贫困学生捐款,握手时,她的腰弯得比受赠学生还低。

  努力拼命的性格

  冯亚丽至今不敢多看反映“文革”时期的影视剧,因为那会让她想起过去。

  上世纪60年代,因为父亲的“海外关系”,6岁的冯亚丽跟随家人被下放到诸暨市湄池镇湖西村。家中孩子多,却只有父亲一人的微薄工资,缺衣少食是常态,冬天经常连生炉子的炭都买不起。

  为帮父母分忧,给家里换“工分”,冯亚丽和兄弟姐妹天蒙蒙亮就端着簸箕去拾粪;弟弟妹妹年龄小,眼馋别人吃瓜子,冯亚丽就带着他们去捡别人吐掉的西瓜子,回家洗干净炒着吃;没有衣服穿,冯亚丽就穿着哥哥的衣服去学校,又被同学嘲笑……

  物质上的苦,尚且能忍受。作为被下放人员子女,冯亚丽还时常要遭受别人的白眼和歧视,别的小孩子上学可以高高兴兴,她们兄弟姐妹却不能。

  童年的经历,让冯亚丽产生了改变自己和家人生活的强烈愿望,也培养了她凡事都拼命努力的性格和“站在弱者角度”看问题的同情心。

  凡事就怕认真二字

  高中毕业后,冯亚丽凭借裁剪手艺进了一家乡镇服装厂。

  在厂里,别人一天做15件,冯亚丽要求自己做20件,不干完坚决不回。有一次,500多条急于交货的裤子出现了质量问题,冯亚丽二话不说,带了5个人,争分夺秒地连干两天两夜。货如期交了,她也累摊在车间。

  大多数女工只关心自己本职工作的一亩三分田,冯亚丽却除了服装加工,还主动研究生产技术和机器设备的参数原理。

  凭着这股拼劲,冯亚丽在服装厂,从女工干到小组长再干到车间主管,最后成了整个厂的生产和技术主管。

  事业干得顺风顺水之时,冯亚丽的弟弟冯海良却碰到了“麻烦”。

  80年代中期,诸暨市店口镇很多人外出“跑供销”,在全国做小五金生意。冯海良与店口镇供销社合作,跟着店口镇供销大军,全国收购废铜,在给供销社创造了不菲的利润后,自己也赚到了第一桶金。

  1988年,冯海良出资成立了诸暨县铜材厂,生产铜棒,供应五金企业生产锁芯之用。

  创业不易,为了开拓市场,冯海良坐着绿皮火车全国跑。很多时候,他只能买到站票,有时挤得两脚悬空,一路上连水都不能拿出来喝。有一次,他的一只鞋被挤掉在车外,穿着一只鞋,站了一路。

  除了市场,企业的工商、税务、人才招聘、生产经营……千头万绪,更是让冯海良忙到焦头烂额。1992年,他找到了姐姐,希望冯亚丽能来帮自己主持铜材厂的工作。看到弟弟那么苦,心疼弟弟的冯亚丽,答应了。

  冯亚丽一心想帮弟弟分担压力,但是从服装行业到有色金属行业,隔行如隔山。对铜棒加工、有色金属生产技术,她一窍不通。当时企业也比较小,事无巨细她都得操心,从原料到仓储到生产到质量管理,冯亚丽没日没夜地忙。

  “因为不懂,而且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学,每天晚上都梦见产品出问题,工人出事,产品卖不出去,收不回款。”冯亚丽说。

  但凡事就怕“认真”二字。为了弄懂铜材生产这一行,冯亚丽每天泡在车间向老师傅学、向员工问,晚上回家还要接着看书。

  “就是晚上睡觉,梦里也都是铜棒熔铸和有色金属。”她说。

  一年多苦干下来,冯亚丽把“铸造、轧制、人工拉模、拉丝、退火”整个工艺流程摸了个透。此后,她在公司生产管理上越来越得心应手,诸暨县铜材厂也日渐起色。

  1996年,铜材厂更名为浙江海亮铜业集团有限公司。

  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弄清就干

  冯亚丽没学过什么高深的管理学,但做事风格一向朴实的她,却有自己一套解决问题方式: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弄清就干。

  企业更名当年,海亮就经历了一次生死攸关的转型。

  彼时全国铜加工市场突然出现紧缩,海亮生产的铜棒找不到订单。为了寻求新的市场,特别是看到中国空调产业蓬勃发展(制冷设备中普遍采用铜管来作冷凝器和散热器),海亮将多年积累的2000万本金,投入到一条铜管生产线上。

  但铜管生产出来了,却发现市场很难攻。

  在外跑市场的冯海良,每天给冯亚丽打电话:“姐,有没有订单?”连续4个月,一张订单都没有。没有活干,工厂人心浮动,很多人私下讨论“海亮是不是要完了?”。机器的轰鸣声日渐安静,厂里陆陆续续走了100多人。

  那段时间,冯亚丽急得满嘴起泡。

  她跑到深圳推销铜管,却碰了一鼻子灰,“价格贵了800多,合格率还很一般,该干嘛干嘛去。”

  “既然别人能做到高质量,低价格,海亮为什么不行?”冯亚丽心里想。

  她将铜管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仔细罗列出来,什么地方可以优化,什么地方需要补强,什么地方可以砍掉,弄不懂就请教行业专家,拿不定就到生产车间与技术人员讨论。

  研究一段时间后,冯亚丽召集十几个车间主任,集中封闭一个月,将铜管生产中的160多个生产环节重新优化,压缩成95个。仅此一项,就节省了几百万的人工费用。

  她还严控各环节的费用预算,一旦超支,费用自理,甚至给各车间单独安装了电表、水表。一开始,各部门负责人叫苦连天,结果几个月后,全厂仅水电费就降低了40%,每年可节约近千万的成本。

  成本是降低了,但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要提高质量。

  冯亚丽的办法是“连坐制”——质量出了问题,第一责任人首先是车间主任,其次是班组长、最后才是员工。这一下,十几个车间主任,全都无心在办公室坐着了,都到生产线上,手把手地带领工人干。每个团队,都是人帮人的工作气氛。

  精细化管理带来的结果是:1997年6月,海亮铜管的价格比市场报价低了15%;1997年11月,产品达标率从50%提高到了85%;1998年,产品达标率提高到100%。

  冯亚丽注意到有客户抱怨铜管的搬运不方便,于是又提出送货上门的服务,“随车安排2个员工,帮助清点货物,解决最后1公里。”

  虽然拥有更低的价格,更优的产品,更灵活的服务,但制冷空调行业的客户,很多企业都有固定的合作伙伴,海亮想插队,非常难,依然只能收获些小单子。

  守信得益一世

  海亮的第一个大客户来自同处一城的盾安集团。盾安集团主做制冷设备和中央空调,需要大量的铜管做配件。

  冯海良找到盾安的老总,希望他试用海亮的产品并做出保证,如果质量不合格,分文不要。因为抹不开面子,对方象征性下了5吨铜管的订单,结果却发现性能稳定,而且产品价格更低,最重要是后续的服务特别到位,于是第二个订单就直接变成了40吨。

  盾安业务的成功,让冯亚丽姐弟开始思考一件事:盾安是本地企业,可以放心让其免费试用。那么不是本地的企业,可不可以这么做?

  90年代的商场中充斥着各种皮包公司和掮客,企业之间三角债遍地,冯亚丽姐弟决定率先打破乱象,用“超前的诚信服务”——“送货上门、免费试用”,来开拓市场。

  这是个风险很高的策略,不过冯亚丽认为,要让别人认可,自己就应该先拿出“诚信之举”。效果不久之后显现,一些从未打过交道的客户都主动上门寻求合作,海亮的市场份额迅速增长。

  1998年,国际金融风暴之下,很多国内同行经营陷入困境,而海亮门口拉货的车,却排成了长队。趁着行业处于低谷之时,冯亚丽姐弟又出手收购了多家处于破产边缘的铜加工生产企业,并用海亮的经营模式,让这些企业重新焕发活力。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和业务版图的迅速扩大,2000年时,海亮已经成了全国最大的铜加工企业之一。

  冯亚丽清楚,正是因为海亮讲诚信,才使各种资源迅速聚集到海亮,而未来海亮要继续做大做强,就更是离不开诚信。

  2002年,冯亚丽让人在厂门口挂出了一个“失信赔偿”牌匾,上面写着:“尊敬的顾客,凡与本公司发生的各种经济往来,我们保证严格按合同约定或口头承诺的时间支付款项(遇法定节假日顺延),否则,我们将按银行1年存款利率的十倍,赔偿给您。”

  这一破天荒的诚信宣言,在客户的口口相传之中,为海亮营造了极佳的外部经营环境。海亮也迈上了更快的发展“车道”。

  2005年,海亮集团营收突破百亿,并第一次进入“中国企业500强”;2008年,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上市;2013年,海亮集团营收突破千亿;2016年,海亮集团营收超过1500亿,拥有或控股境内外上市企业5家,成为业务横跨铜加工、金属贸易、基础教育、节能环保、矿产开发、房地产、股权投资的超大型民营企业集团。

  有人评论说,海亮令人敬畏的不只是用了10多年时间就打造出了一家行业龙头企业,还有干一件成一件的做事能力。

  而在冯亚丽看来,守信是得益一世的事情,没有诚信做基础,就不会有这些事情成功。她说:“对于我们来说,做生意是实打实的,很诚信地做生意,坚持质量一流,服务一流,加上一个合理的价格。要让双方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做生意。”

  更重要的是人的感情

  冯亚丽曾说:“一家成功的企业,必然是内部和谐、外部和谐的统一体,离开了和谐,企业难以成为一架运转的机器。惟有和谐,才能促进海亮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用诚信为海亮打造出和谐的外部环境后,冯亚丽又通过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对员工好”,将海亮塑造成了一个内部和谐并且充满战斗力的组织。

  为了给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海亮投入上亿元建造了占地262亩,总建筑面积5万多平米,集办公、员工住宅、休闲活动为一体的高标准花园社区;投资近千万与中南大学、浙大、同济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开设MBA研究生班和本科班;拨款1个多亿,成立海亮慈善基金,为因事因病致困的职工和社会人群解困救急;海亮工会还每年出资上百万,为员工生日、婚假、产假提供福利……

  冯亚丽对员工的“好”,还体现在对员工的感情上。

  上万人的企业,冯亚丽直接可以叫出名字的员工有3000多人。这并非是她记忆力有多好,而是善待员工之后,流动率低,老员工多,时间久了自然就记得住;冯亚丽还坚持站在员工角度看问题,员工有心里话也敢给她说,这让她总能与员工打成一片。

  海亮新招来的员工,刚开始都会毕恭毕敬称冯亚丽为冯董,但不久之后,都会跟着老员工一起改叫“四姨娘”(冯亚丽在家中姐妹里,排行第四)。

  在员工看来,叫四姨娘确实比冯董更合适,因为冯亚丽没有任何董事长的架子,更像是一个阿姨一样,处处关心员工,让人觉得和蔼、可亲。

  即使对待违纪的员工,冯亚丽的处理都像“姨娘”一样,既有原则,又有温情。比如工作中犯错的员工,冯亚丽很少公开批评,而是私下叫到办公室:批评教育。

  有一次在车间检查工作,冯亚丽看到有个员工总是与车间主任对着干,让他往东,他偏往西。后来她了解到,这个员工因为以前违反工厂的规章制度,被车间主任罚了200块。

  冯亚丽把这个人单独叫到身边说:“你违反了规章制度,这事情肯定是你的错,但考虑到你家庭实际情况,这200元钱,我替你缴了。”

  这个员工的工作态度,立刻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

  这件事让冯亚丽得出一个观点:企业需要用制度来约束人、管理人,但更重要的还是人的感情,用感情来感化他们,能够使员工积极性发挥出来,这样配合起来会更加好。

  冯亚丽的手机号码,很多员工都有,过节时,她总会收到很多员工发来的短信,“祝四姨娘节日快乐!”无论多忙,她都坚持一条条回复:“我好开心额,谢谢你!”

  2006年,冯亚丽被评为“全国关爱员工十大民营女企业家”;2007年,海亮集团被授予“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2012年,冯亚丽作为浙江省唯一的一位民营企业家代表,参加了党的十八大。

  荣誉和财富之下,冯亚丽依然保持着非常朴素的生活作风和态度。高中毕业的她曾被媒体誉为“经营管理大师”,有人采访她经营秘诀,她笑着说:“没啥奥秘,做企业其实就三点:视野远一点,做事实一点,对员工好一点。”

稿件来源:华商韬略

短信订阅】【信息定制】【发表评论】【收藏此页】【纺织通】【联系行业分析师


相关资讯  
相关出处  
·服装行业的市值老大,为什么是一家代工企业?[2017-04-25] 
·让私人定制实现工业化生产 红领集团如何实现转型变革[2017-03-28] 
·许景南:“匹克号”船长[2015-11-16] 
 
·纺织品HS代码
·输欧盟纺配类别对照表
·输美纺织品临时管理目录
·输欧盟纺织品临时管理目录
·查询:07年度输欧(美)纺配.
·查询:07年度输欧美纺织品首.
·06纺配招标公告公布 樊敏.
· 眼光放在本土上——奥特莱斯.
·商务部关于07年度输欧(美)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信息定制
第一纺织专业网站群  
CopyRight ©2005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