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经济在“灰犀牛”、“黑天鹅”的包围中实现超预期增长。全年经济增速有望实现7年来首次回升,人民币汇率升值6.7%,打破连续三年的贬值趋势,且创2009年来年度最大涨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年内四次上调中国增长预期,并充分肯定中国金融改革成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在“高质量发展”的愿景下,2018年,中国经济将走向何方?
经济增速小幅回落但不会低于6.5%
在一切围绕“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环保督查力度加大,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面临下行压力,GDP增速会出现小幅回落,但不会低于6.5%。从三驾马车看,投资可能承压,消费有望平稳增长,出口将大概率保持增长态势。
从十九大报告罕见未提GDP指标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中国经济要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型,这些都意味着决策层可能允许在关键领域改革和防风险政策持续推进下经济增速的小幅下滑。
人民币兑美元在6.4-7之间波动
2018年人民币汇率出现单边大幅升值或贬值的可能性不大,双向波动特征将更为明显。据界面新闻统计,7家机构对2018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预测中值为6.7,波动区间在6.4-7之间。
从基本面来看,国内经济增速小幅回落,美国加息、缩表基本确定,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尽管有阶段性贬值压力出现,但总体上人民币汇率将维持相对稳定,外汇市场供求趋于平衡。
2017年下半年以来,在人民币汇率企稳回升、市场环境回归中性的情况下,央行取消了部分前期为抑制资本大幅外流而采取的临时性管制措施,并基本退出外汇市场常态化干预。可以预见,汇率市场化改革正在“进行时”,一些以放松管制、增加外汇交易主体和丰富外汇交易产品等措施为主的微观措施仍可期待。
CPI温和上行PPI高位回调
受食品价格疲软的影响,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绝大多数时间处于“1”时代。不过,近期食品价格已企稳回升,油价迎来一轮上涨走势,加上工业品涨价传导效应开始显现,2018年通胀将面临一定的上行压力,全年CPI涨幅或升至2%左右。
另外,在高基数和需求端逐渐走弱的双重作用下,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增速已有所放缓。虽然国内去产能与环保限产政策的推进可能会延缓PPI下降的速度,但难改其下行趋势,预计明年全年PPI同比增长约4%。
存贷款基准利率或维持现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这意味着2018年货币政策取向不会发生明显转变,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的可能性较低。
不过,为应对美联储加息,中国央行有可能继续上调包括逆回购中标利率等在内的一系列政策利率。在日常流动性调节中,央行也可以灵活运用各期限货币政策工具,对市场流动性进行“削峰填谷”,将资金面保持在紧平衡的状态。
在“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的大背景下,广义货币(M2)年度增速回到10%以上的可能不大。据界面新闻统计,8家机构对2018年广义货币(M2)增速的预测中值为9.2%,人民币贷款增幅在11%-12%之间,社会融资预计增长11.9%。
外贸仍是重要动力但贸易摩擦或加大
出口回暖是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根据主流机构的预测,2018年全球经济有望继续向好。作为全球最大贸易国,中国经济将继续受益于外部环境的改善,外贸对于中国经济增长贡献将大概率维持在“正区间”。
不过,2018年中后期,外贸不确定因素可能增加。首先,随着经济回暖,欧美发达国家在管控贸易分歧方面态度趋于强硬,这一点从美国和欧盟近期针对中国的举措可见一斑。其次,随着美国税改方案的落地实施,全球资本流动或面临重大调整,进而可能冲击到现有贸易格局,从而加大各国之间贸易摩擦的可能性。
同时,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主的全球多边贸易体系正陷入低谷,这将放大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需要注意的是,贸易分歧不仅存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欧美发达国家之间也存在爆发贸易冲突的风险。
民营企业处在近年来最好的环境
尽管下半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月度增速较上半年有所放缓,但2018年一季度民间投资可能会迎来一波上涨。对于民营企业,当前的环境可能是近几年来最好的时候。在外部,全球经济同步复苏,出口回暖。在国内,一方面,供给侧改革显效,政府不断推出减税降费措施,减轻企业负担;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阶段产生了大量的新投资机会,如技术改造、绿色环保等。
更重要的是,中央政策也在多个方面支持民间投资。国家发改委明确不得以任何名义限制民间资本参与政府和社会合作项目(PPP)、工信部等16部委联合发文鼓励民间资本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落实保护产权政策,依法甄别纠正社会反应强烈的产权纠纷案件。
需要警惕的是,若是利率继续上升,价格回升的幅度不能覆盖利息成本,可能会阻断民间资本的投资意愿。同时,也要避免因流动性偏紧,使得有投资意愿也有生产潜力的企业融不到资的情形。
“去杠杆”更加注重结构和效率
2018年,宏观杠杆率整体上很可能会延续增速趋缓的态势,但分部门看,则可能会形成有升有降的格局。
中央对杠杆问题的政策导向从过去两年的“去杠杆”转向“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这一转变表明中央对杠杆的治理理念有所变化。决策层可能已意识到宏观杠杆率无法在短时间内降下来,因此不再单纯强调“去”,而是更加注重结构和效率,但“控制”的大方向并没有发生变化。
分部门看,政府部门杠杆率将稳中有升,一来2018年财政政策的“积极”度将弱于上年,二来中央再三表态要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企业部门方面,由于股权融资占比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若要金融服务实体,还需要信贷支持,这无疑会加大企业部门的杠杆率;金融部门方面,货币环境难言放松,再加上监管新政不断推出,杠杆率预计延续下降趋势、但降幅会明显趋缓;居民部门方面,因为消费结构与习惯的变化,杠杆率还会继续上升、但会随住房贷款的下降而减速。
规范发债将成为地方融资的主旋律
2017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控被中国政府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7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中央首次提出“终身问责,倒查责任”。从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的信息以及一系列严监管措施来看,防范地方债风险仍然是2018年的一项重要工作。
预计2018年地方债发行总量将较2017年大致保持平稳(2017年全年累计发行地方债约4.36万亿元)。一来,中国已表示要严控隐性债务和债务增量,二来,虽然置换债发行接近尾声,发行量将减少,但专项债发行将迎来新阶段。两者综合,明年地方债发行总量将保持稳定。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一般债券还是专项债,“规范发债”将成为2018年地方政府融资的主旋律。考虑到中国政府开始淡化GDP增长目标,地方政府通过大规模举债维持投资增速的做法可能将有所收敛。
金融监管将继续趋严政策进一步细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为三大攻坚战之首,而防控金融风险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预计2018年金融监管将继续趋严,一系列监管细则有望陆续落地。同时,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领导下,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和监管政策将更加协调。
一方面,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将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完善,从1月1日起,同业存单将纳入MPA考核,绿色金融的纳入也正在酝酿之中。另一方面,在金稳委的统一协调下,影子银行、资产管理行业、互联网金融和金融控股公司等方面的监管政策可能进一步加强并细化。此外,根据巴塞尔协议III的要求,在穿透式监管下,银行资本约束压力或进一步增强。
2018年很可能是房屋租赁业爆发的起点
在经历了严密的市场调控后,一线城市、热点城市房价开始停涨、甚至出现回调。预计明年中国房价整体将以“稳”为主,一线城市房价停涨或下跌的趋势将向二、三线城市扩展。
这一判断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房贷持续收紧导致居民购房杠杆率进一步回落,二是2018年很可能成为房屋租赁业爆发的起点。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可以预见,这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影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
总体来看,随着调控的深入,楼市不会像之前“火热”,但住房市场回归理性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持久发展是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