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2013年
政策:棉花收储政策
时代背景:我国棉花市场价格出现大幅波动,棉纺织企业因为成本高企而生存艰难,企业开工率下滑,库存不断攀升。
政策目的:国家为了保护棉农利益、保障供给及稳定市场。
政策影响:棉农利益保证 纺企因高成本生存艰难
国内棉花价格由此得到保障,但因棉花脱市收购导致国内棉花价格高居不下。2013年,国内棉花脱市收购价为每吨20400元,而国际价格仅为15000元。棉纺织企业则因为成本高企而生存艰难,企业开工率下滑,库存不断攀升,规模以上的棉纺企业平均开工率约为72%,棉纱产品平均库存在20-30天,纯棉类产品难以摆脱亏损的局面。(棉农利益得到保障)
时间:2014年
政策:棉花直补政策。税收“高征低扣”改革。
政策科普:棉花直补政策,即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国家根据目标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价以及产销、面积等其他综合因素生产者给予补贴,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不对生产者补贴而对终端消费者补贴。
“高征低扣” 即把皮棉、棉纱纳入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范围
时代背景:国内棉价差高达五六千元,纺企生存压力大,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停止的呼声高。
政策目的:棉花直补政策下,我国棉花补贴政策由“暗补”正式改为直补棉农,标志着我国棉花政策市场化改革正式拉开帷幕。“高征低扣”为纺企发展创造出宽松环境。
政策影响:棉花直补政策和税收“高征低扣”改革双管齐下,国内外棉价下跌,内外棉价接轨价差不断缩小。我国棉花以市场供需为基础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2014年末,我国棉花市场逐步进入企稳阶段。(时间和价格决定棉花抛储政策出台)
时间:2015年-2017年
政策:棉花抛储政策
政策科普:当棉花市场供应出现结构性紧缺、价格出现过快上涨时会启动储备棉的抛售。抛储要考虑时间和价格两大因素。在抛储常态化下,抛储的时间和价格确定只能由市场来形成。
时代背景:棉花市场供给持续过剩,全球棉花储量近半数在中国,随时间增加棉花质量下降且存储成本巨大。加上国内纺企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普遍较高,企业生存压力大。
政策目的:抛储政策让棉花价格市场化,从而有效实现国内棉业“去库存、去产能”的战略目标。将进一步缩小国内外棉价差距,降低纱厂的原料成本,使中国纺织行业更具竞争力。
棉花抛储政策三阶段
阶段一:2015/16年。供给侧改革主导去库存开始,棉花抛储开始进入常态化和机制化,抛储原则:“不对称轮换、先轮出后轮入、多轮出少轮入”。
阶段二:2016/17年。抛储时间更长,市场供应更加充裕。市场供需相对稳定,各方在抛储期间表现相对更为理性。
阶段三:2017/18年。抛储阶段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储备棉轮出与轮入相结合)
2018年棉花政策价格走势
预计出台政策:储备棉轮出与轮入相结合。棉花进口政策放宽。
时代背景:种植棉花意向的农户与面积稳定增加。外紧内松的环境从棉花进口量上也能看出来。这样的环境造成了国内棉花企业竞争力下降。本年度国内外棉价差已突破国内棉纺织企业承受极限。
棉价预测:2018年储备棉依然会按计划轮出。不过经过几年的大规模去库存,也可能会出台轮入的政策。这对棉花价格无疑会有一定的提振作用。另外也有报告指出,由于进口棉纱和纺织品成长较快,而成衣出口成长趋缓,中国大陆“被压抑”的棉花消费量前景看好。预测全球棉花价格预计在未来五年逐渐上涨。
(转自丝路小棉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