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17年棉纺织行业发展,储备棉的轮出保证了我国棉花的供应,促进了国内外棉价差的缩小。中国棉纺织协会副会长叶戬春表示,如果国内外棉价差控制在1500元/吨以内,就可以保证国内棉纺织行业的平稳运行。
此外,我国棉纺织集群生产经营稳中向好。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2017年1~12月,棉纺织集群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同比分别增长7.4%和8.2%,其中规上企业同比分别增长8.2%和8.0%。调研棉纺织集群企业平均开工率在90%左右,集群内企业总数及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基本稳定。
那么,在总体稳定的大环境下,经营欠佳、生存困难的中小棉纺织企业如何突破发展瓶颈,增强自身竞争力呢?对此,叶戬春表示,生产特色产品,走差异化道路才是根本。
创新产品 摆脱同质化竞争
近几 年,不少棉纺织企业面临着同样的发展问题,即产品附加值低,同质化现象严重,传统性产品占主导。在新的市场形势下,生产规模比较大的企业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规模化来摊低成本,占领市场。如新疆地区棉纺企业产能大,成本优势明显。那么相比之下,内地中小企业是否就无路可走呢?
对此,叶戬春表示,国家提出的“三品战略”就是指引纺织企业走出困境的重要方针,对于现阶段的棉纺织企业来说,品种要创新、品牌要发展、品质是基础。只有产品开发创新能力强,品种多样化,棉纺织企业才能长远立足。
具体来说,中小企业要朝着小批量、差异化、多品种方向发展,要以更快的速度适应市场变化,才能得以生存。要明确企业自身定位,具有产品特色,避免同质化。做传统产品自然无法与东南亚和新疆地区的企业相竞争,但有特点的企业效益还是很好。叶戬春表示,尤其是做混纺、差别化纱线的企业,如山东联润是一家做纱线差异化产品开发的企业,其成立时间不长,规模只有十几万锭,2017年企业利润却达到了2000多万元。
提及未来产品的发展趋势,叶戬春认为研发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是趋势所向。做低附加值的传统产品的企业会愈发困难,企业盲目增长产能是不可行的,必须要加强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力度。鼓励企业生产特色产品,寻求差异化发展,通过差异化来迎合市场,企业加强产品创新和精细化管理,才能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随着市场的发展,棉纺织企业应继续研发新产品,加强新型原料与新型棉纺织技术的结合,改良纱、布产品的内在结构或性能,优化纺纱工艺,纺出形态多样、性能优异的纱线,织出外观风格各异的面料,努力打造符合自身特点的自主品牌。
当前,进口纱呈现出品种从单一到全面、从低支向中支领域延伸、从普梳向精梳领域蔓延的特点,迫于压力,国内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开始将产品向差异化、新型纤维方向发展,纺织产品研发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叶戬春表示,未来几年,我国棉纺织企业一方面可以向差别化、新型纤维等非棉纤维使用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在纯棉产品上投入力量,向高端化方向发展。
技术提升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产品的发展离不开设备、器材技术的支持。近年来,棉纺企业技术改造主要集中在生产自动化、纺纱新装备、创新工艺技术、信息化建设等方面。
叶戬春介绍,近年来自动落纱细纱机长车、粗细联、细络联的使用比重在逐步增加;先进的纺纱设备如喷气涡流纺纱机,新型全自动、半自动转杯纺纱机以及自动穿经机,高速无梭织机的使用,有效地提升了纱线和织物品质,有助于提高产品附加值。
在工艺方面,配备异纤分拣、机械称量,使用各种替代PVA类浆料等,丰富了产品风格,提高了服用性能和特殊性能。通过接入在线监控系统和ERP系统,实现对纺纱设备生产数据的自动采集和管控一体化管理,解决了大量手工工作无法解决的问题。
棉纺织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技术装备及专件的应用向高速、高产和适应多种纤维加工方向发展;生产向自动化、连续化、信息化、智能化、服务化方向发展;产品向科技创新方向发展。棉纺织行业要继续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水平,并改善行业结构需求。同时,整个行业还要进一步加快两化融合,加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转变资源密集型的粗放式增加方式,对有限的能源进行优化配置,减少污染排放,增强在产业链上高附加值的竞争力,从而创建科学、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模式。
叶戬春表示,随着“两化融合”的不断推进,棉纺企业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步伐会越来越快。国内棉纺织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智能化发展方面等技术优势,以及生产效率优势、产品开发能力的优势明显,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如无锡一棉纺织集团,始终致力于设备的技术革新,只要是设备能做到的,尽可能不让工人承担。据无锡一棉负责人介绍,无锡一棉长江精密纺纱车间有13.5万锭,定员约270人,平均万锭用工20人左右,是整个无锡一棉用工最少的车间。公司长江精密纺纱车间在重要工序上引进先进的进口设备,设备中大量使用传感器,提高设备的信息化、自动化。自动化的操作扩大了工人看台面,大卷装减少了工人日常工作的频次,从而减少了用工。
树立品牌 布局海内外市场
品牌建设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课题。在创新产品、提高质量的基础上,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是一个企业得以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叶戬春认为,每年的中国国际纺织纱线(秋冬)展览会就是企业开拓市场、发展客户、树立品牌的良好平台。“纱线展是中纺联展会一部分,中纺联联合舰队展会平台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可以反映市场走向。展商在展示自身产品的同时,也在听取客户建议,了解下游的需求,捕捉最新潮流,更精准有效深入地贯彻‘三品战略’。”叶戬春说。
而在企业“走出去”方面,2017年,我国棉纺织行业积极地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棉纺织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在范围、层次、布局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拓展。近年来,随着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等不断加强,中国纺织业“走出去”进行全球布局、产能合作的能力不断提升,并向纵深方向发展。以纱线展的老展商无锡一棉投资埃塞俄比亚为例,埃塞项目将产品定位为中高档纱线,利用中埃双方资源共享的潜力和取长补短的空间,努力形成中国建设、一棉模式、非洲生产、全球销售的格局。
叶戬春认为,一旦在埃塞俄比亚投资建厂有了成功案例,会进一步促进我国纺企走出去的步伐加快。目前,“一带一路”倡议为国内制造业企业“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环境,国内纺企产能向外转移,企业走高端路线,政策指引的方向很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