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石化联合石化公司市场战略部副总经理王佩在中石化《石油蓝皮书:中国石油产业发展报告(2018)》发布会上表示:中国2017年全年的日均原油进口量攀升至4.2亿吨(843万桶/日),首次超过美国的3.95亿吨(790万桶/日)。 此前,美国能源部下属能源信息署 (EIA)也承认了这一事实。
美国原油出口增加,中国成为大胃王
据英国路透社2月8日报道,自从美国取消已执行40年之久的石油出口禁令后,从中国、印度再到一些小国,满载美国石油的油轮已经停靠过30多个国家,美国石油出口的潜力还是很大的。
原油出口禁令的撤销使得美国页岩油大量出口,这一举动不仅削减了全球石油价格,同时也侵蚀了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的市场利益。在2005年,还没有进行页岩气革命的时候,美国的原油和燃料纯进口为1250万桶/天,而现在纯进口量仅为400万桶/天。
除了一些世界最大石油进口国家外,美国石油企业正在亚洲和欧洲发展一些新的客户,这无疑给诸如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等其他产油国造成了严重的竞争威胁。美国石油企业现在一天出口的石油量在150万到200万桶之间,到2022年,这个数字可能增加到400万桶每天。
据国际能源机构估计,在未来10年,美国的石油出口有望达到世界石油供给的80%。而在这些新增的石油输出中,大量将流入中国这个世界最大原油进口国。自去年11月份起,中国已经成为除加拿大之外最大的美国原油买家。
中国的原油产量自2016年开始呈现负增长,国内原油需求却保持强劲势头。中国原油供需缺口的持续拉大,使得原油进口需求空前高涨。业内人士分析称,中国的石油消费尚未达到峰值,目前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都将是世界上原油消费增长最快的市场。
中国增加美国原油进口总体影响是利大于弊,特别是有利于减少中美贸易顺差,甚至有利于我国赢得战略腾挪时间和空间,提高我国全球能源话语权和影响力。但也不可忽视潜在的不利影响,如可能增加中国对美国能源的依赖,能源消费受美国掣肘。
地炼需求日益扩大,将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
多家分析机构研究认为,中国的原油需求增加的动力之一主要来自地方炼厂日益扩大的需求。中国地炼的原油进口量早在2016年翻了一番,达到350万公吨/月,近两年的需求更是持续增加。目前中国的炼油行业依旧保持比较乐观的开工状态,地炼的开工率已回升到60%以上,出口可能是国内成品油较为合理的消化途径。
全球炼油业近年来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国际原油价格下跌使炼油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炼油毛利持续改善。与此同时,主要炼油中心呈现差异化发展态势,亚太和中东地区炼油能力快速提升,北美炼能稳中有增,欧洲、中南美、非洲等地炼能则停滞不前。
化工方面,2016-2018年石化业投资稳固回升,需求明显提升,产业景气维持较好水平,但全球芳烃产业则受供需发展不协调的影响,市场波动明显加大。
聚酯产业有望迎来利润重构
业内人士分析称,PX伴随着中国产能的陆续投放,景气度预计会下行,产业链利润将转移至下游的PTA与聚酯环节。
聚酯产业链从上到下由PX、PTA和涤纶三个环节组成,从产业链利润分配来看,这三个环节的盈利一直处于轮动之中。2009~2011年,受益纺织服装出口提升,涤纶经历了高景气周期。2010~2012年,涤纶开始下滑,而PTA由于产能不足,价差迅速扩大。PTA成为盈利中心。PTA经过扩产后,2012年开始,PTA产能过剩,而PX产能不足,产业链盈利又向PX转移。未来随着多个民营大炼化项目投产,届时聚酯产业链利润将迎来新一轮的重构。
据专业人士统计的2020年聚酯产业链扩产计划显示,其中PX环节增长最快,至2020年预计产能扩张幅度达120%,PTA与涤纶扩产幅度并不大,分别为22%和11%,未来聚酯产业链利润向下游挪动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