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次降价成效渐显后,无印良品在中国的野心正逐步扩大。
无印良品母公司良品计划于上周公布截至2018年2月的财年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增长13%至3795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22亿元),净销售额增长17.4%至378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21亿元),净利润增长16.6%至30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7亿元),已连续四年录得利润上涨。
按地区分:
日本地区收入增长8%至2347 亿日元,得益于男装和健康美容产品快速增长;
东亚地区收入大涨22.4%至1098亿日元,其中,中国市场收入涨幅最高,猛涨25.3%至688.9亿日元,约合40.3亿人民币,已成为品牌全球第二大市场;
欧洲地区收入增长20.5%至2122亿日元;其他地区收入合计大涨33.8%至1372亿日元。
按品类分:
服饰部门增长13.6%至1003亿日元,对收入贡献占比最大达到36.2%;
家居用品增长9.6%至1517亿日元;
食品类增长7.2%至207亿日元;
其他品类大涨32%至45亿日元。
截至报告期末,无印良品在全球 25 个国家共拥有876家门店,其中海外市场去年新增54家达到457家。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市场新增29家,为全球所有市场中净开店数最多。无印良品负责人曾在年初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计划在2019年前把无印良品在华的全球旗舰店数量扩大三倍。
自2015年开始,无印良品已在上海、成都陆续开设两家全球旗舰店,除了在繁华商业中心坐拥三层楼的面积优势外,全球旗舰店还包含MUJI BOOKS书店、AROMA Labo香薰工坊和Café&Meal MUJI餐厅等覆盖生活方式品类的多个子项目,是良品计划从商品消费到购物体验的一站式体验门店,该店铺在日本市场该店铺仅有一家。
据无印良品社长松崎晓透露,除了将中国的全球旗舰店数量增加4至5家,还将新增面积用于陈列健康美容产品。而原本每年30家的新店扩张计划将提速至50至60家,同时以三线城市为布局重点。
有业内人士指出无印良品的中国扩张实则反映出对近年在日本业绩增长乏力的焦虑。
创立于日本经济萧条时期,1983年无印良品于东京青山开出第一家独立旗舰店,于1990年正式成立良品计划株式会社。无印良品本意为“没有商标的优质品”,在减少不必要的包装广告与中间零售环节后,推出了一系列从文具到厨具、家居等品类丰富的生活起居用品。
2005年无印良品第一家门店进驻中国上海,因其简洁环保的独特设计美学吸引了大量中国消费者并迅速在一线城市发展。但随着品牌在中国市场渗透度日益提高,许多隐性问题也随之暴露。
在进入市场之初,松崎晓曾表示,中国消费者认为无印良品的产品是对生活用品的重新设计并带有优品质标签,其定价高于日本当地门店。据知情人士透露,中日市场这一价格差距最高可达2倍以上,更重要的是无印良品许多产品均为中国制造,消费者很大程度上是在为品牌繁华地段的租金买账。
这种优质理念很快随着无印良品的“降价潮”开始消失。去年九月无印良品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宣布,其在中国的第5轮降价活动正式开启。此次降价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类产品,主要涵盖家具、电子和健康美容三类。其中,家具类降价幅度达67% ,电子类为21% ,而健康美容则为24%。
事实上,无印良品MUJI自2014年10月起下调中国内地市场的产品售价,预计最快可在今年实现中国与日本基本同价。 去年1月,无印良品MUJI宣布将对部分产品实行“新定价”,调整的多为收纳等家居产品,下调幅度从5%至22%不等,此次调价距离最新一轮降价不足一年。
显然集团已经注意到,其业绩正在进一步放缓。2016年良品计划增速创下三年内最低。良品计划全年营收 3333.81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9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8.4%,利润为 382.78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2亿元),较上一财年增长 11.1%。但营收与利润增长速度都出现放缓迹象,2015 财年良品计划营收与利润的增长率曾经分别达到了18.2%和44.4%。
增速放缓的背后,是逐渐下滑的品牌竞争力。
在无印良品想要重点攻占的中国市场,出现了被认为是无印良品劲敌的网易严选。尽管成立不足两年,但该平台打出“MUJI制造商直供”广告对无印良品构成直接威胁。
而淘品牌茵曼母公司汇美集团副总裁蔡颖更是在启动“千城万店”计划时宣称,自己的线下店目标是“超越无印良品”。即使是依靠模仿无印良品的设计与经营模式的百货零售店名创优品,也已在去年创造营收超过120亿、门店超2600家的业绩。
随着消费水平的逐渐提高,意图进军中国品质生活消费领域的竞争者正逐渐增多。有观点认为,对无印良品而言,降价或许是形势所迫,更重要的是找到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可持续增长模式。
截至今日收盘,良品计划股价上涨4.02%至3.755万日元,市值录得1.0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15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