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以来,本土品牌国际化进程渐入佳境,但更多的本土品牌国际化只是打开一个窗口在尝试,在试错;根据当下本土品牌的经营现状,国际化进程任重而道远,挑战不小。
第一、本土品牌国际化是中国市场四十多年发展的必然趋势,代表中国的品牌文化需要融入以欧美为主流的品牌时尚文化;
第二、当前中国品牌得益中国本土市场高速发展带来的资本化助力,有更多资本实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但品牌竞争力普遍偏弱势 ,欧美时尚占主流的时尚产业市场,中国本土品牌溢价不高,品牌缺乏文化底蕴,更多的是产品品牌;
第三、本土品牌参与国际化也仅仅只是兼并购二三流欧美品牌进入中国本土市场,抑或品牌IP授权,或者欧美明星代言,或者开设若干门店展示,国际化进程稍微有点初级,没有真正融入主流消费市场;
第四、国际化之路任重而道远,根据当下中国本土产业偏低值、低品质、低技术、低毛利的现实,品牌大多溢价不高,在本土市场也只是规模化的大众品牌,故这二年在国际市场折腾出声音的太平鸟、李宁、巴拉巴拉等其实依然图谋如何进一步在国内市场消费升级中做大做强;
第五、国际化路径不只是在欧美市场,在港澳台资本主义市场也是一种尝试,东南亚同样的亚洲人群也是一种低成本扩张,随着一带一路到中亚或者非洲应该是更多中国大众品牌最佳选择;
第六、我们对国际化的理解不只是引进来或走出去,随着中国消费市场进一步规模化,中国本土市场逐步会成为国际市场当中不可或缺重要消费市场,在国际品牌尚未大肆进入的时候,加快市场和品牌的布局,做好品牌的垂直市场深度,扎根更深,在品类细分上同样可以做成世界品牌;
第七、品牌的国际化需要品牌的顶层设计有国际品牌世界观,需要在品牌、产品、门店、消费者等和国际市场去接轨,不能单凭自身的理解广告宣传式进入国际市场,这样的方式只是宣传,没有真正去领悟当地消费市场生活方式或场景;
第八、不同的国度有不同的品牌文化理解,本土品牌自身品牌DNA缺失的前提下走出去,急功近利是无法被当地市场能接受,耗费大量的人财物以及时间做所谓的国际化意义何在?恰当的、合适的、能盈利的品牌才是正道,不然浪费金钱树立的国际化反而影响在中国的企业和品牌无法生存下去就被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