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采购成本来看,一个月前(6月19日)的棉花CC Index 3128B指数为16402元/吨,相较于昨天16181元/吨下跌了221元/吨跌幅明显高于棉纱。因此仅从指数来看,纺纱利润无论用即期还是20日前原料成本来计算,利润都尚可,只是传统纺织淡季加上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国产纱销售也开始下降,纺织厂库存慢慢升高,淡季特征非常明显。不得不为棉纱市场接下来的走向捏一把汗。
中美贸易战的正式打响,给国内外纺织市场蒙上了一层乌云。但相较于国内棉纱的稳中有跌,进口纱现货价格倒是反其道而行。截至19日,FCY Index C32S折人民币现货价报收24187元/吨,而一个月前价格还不到24000元/吨。内外棉差价被进一度扩大。但再看几个棉纱主要进口国的C32S外盘价,几乎清一色都是下跌状态。内外盘的巨大走势差异几乎仅凭人民币“一己之力”来维持。自4月以来,人民币汇率从年初的6.28贬值至今日的6.76附近,贬值幅度达到8%左右,能够对冲一部分美国对华商品加征关税的负面影响。但由于汇率的贬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企业并不能完全享受长周期汇率累计贬值带来的全部收益。假设人民币汇率贬值到7.0,理论上也只能对冲10%的加征关税。
中国纺织品服装产业链发展完善,但人力、能源、税收等各项成本高企的时代已经来临,不可逆转。当下正打得如火如荼的中美贸易战对短期国内棉花及棉纺织品负面影响相对有限。当前国内外市场价格大幅波动更多取决于市场参与者的信心及避险情绪。但无奈进口商受困于前期高价格订单以及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的双重压力,暂时对于新订单不太感兴趣。从长期来看,影响不容小觑,变局已然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