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发布了2018年上半年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运行数据,并重点对今年上半年的专业市场市场总体运行情况、流通领域运行特点以及市场运行中的亮点数据进行了分析解读。
今年上半年,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运行稳中有进,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尤其是东部地区的专业市场,在应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应变能力和抗风险意识方面不断得到增强;在积极化解各种风险矛盾的基础上,市场运行效率不断提高,市场回暖态势逐步明朗。
市场总成交额稳步提高 东部市场成交占据主导
数据显示,2018年1~6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重点监测的45家专业市场总成交额为5046.35亿元,同比增长5.42%。其中,21家市场成交额同比上涨,平均增幅为8.14%;21家市场成交额同比下降,平均降幅为5.81%;3家市场成交额与去年同期持平。
市场运行效率继续提高。今年1~6月,45家重点监测市场平均运行效率为45731.89元/平米(年化),同比增长5.42%;平均商铺效率为348.48万元/铺(年化),同比增长6.01%;平均商户效率为387.20万元/户(年化),同比增长7.88%。
东部地区专业市场成交占比超8成,增幅继续领先。从区域结构看,1~6月,45家重点监测市场中,东部地区专业市场成交额为4345.99亿元,同比增长6.65%,占到专业市场总成交额的86.12%;中部地区专业市场成交额为478.80亿元,同比下降2.58%,占到专业市场总成交额的9.49%;西部地区专业市场成交额为221.56亿元,同比增长0.42%,占到专业市场总成交额的4.39%。
产地型专业市场成交强于销地型专业市。从流通层级来看,45家重点监测市场中包括27家产地型专业市场、18家销地型专业市场。2018年1~6月,27家产地型市场成交额为4304.93亿元,同比增长6.60%;18家销地型市场成交额为741.42亿元,同比下降0.97%。
新增专业市场东部地区占据主导。上半年新增纺织服装类专业市场6家,东部地区5家,中部地区1家,新增专业市场总投资额为67亿元,新增专业市场总建筑面积为290.5万平方米。上半年新增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平均投资成本(单位建筑面积投资额)为2306.37元/平米;新增专业市场全部为新开业市场,无新开工市场。
市场转型升级效果明显 承接类新市场稳步推进
专业市场反应速度提高,抗风险意识加强。结合流通分会景气监测连续数据,2018年上半年专业市场受到了春节假期、连续暴雨天气、618电商大促销等各类客观因素影响,出现客流量、发货量减少情况。尽管如此,上半年45家重点监测市场成交额仍保持了5.42%的同比增幅,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扩大。可见,专业市场在面临经营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及时调整节奏、转换策略,以保障市场的整体平稳运行;专业市场的反应速度、应变能力和抗风险意识得到增强。
产地型市场仍保持较强增长态势。近年来,产地型市场由大批量现货批发的销售模式逐渐转型为小批量、多批次批发的销售模式;上半年27家产地型市场成交额为4304.93亿元,同比增长6.60%,连续3年保持6个百分点以上的增幅,整体保持了较强的增长态势。
东部地区专业市场继续领跑。从区域看,上半年45家重点监测市场中,东部地区专业市场成交额为4345.99亿元。在庞大基数的基础上,东部地区仍然实现了6.65%的增长,发展坚实有力,优势明显。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中部地区成交额同比下降2.58%,西部地区成交额同比仅增长0.42%,增长态势出现回落。
专业市场投资回归理性。从新增市场数量来看,2014年上半年新增市场31家、2015年上半年新增市场20家、2016年上半年新增市场22家、2017年上半年新增市场16家,2018年上半年新增市场仅为6家。从最近5年的连续数据来看,新增市场数量减少趋势明显。上一阶段专业市场投资过热正在逐渐消退,新开工、新开业市场数量回归理性区间。
新增市场以产业承接类市场为主。在2018年上半年的新增市场中,产业承接类的新市场占比较大。一方面,为更好地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所带来的商户及劳动力的回流,中部地区新开工、新开业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数量略有增加。另一方面,为承接北京服装商圈的外迁,河北、天津地区新开业的专业市场数量较多,商圈疏解、搬迁、承接工作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