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这里是成片的荒漠戈壁。
8年后的今天,这里已崛起一座颇具规模的纺织工业城。
不久前的一个上午,在阿克苏联发纺织有限公司纺纱车间,24岁的阿依古丽·艾尔肯正专注地操作着一台新型纺纱设备。她已在这里工作了两年多,每月3500多元的工资让她十分满意。
阿依古丽来自阿克苏市的农村,她家是村里的低保户。2016年,在当地政府动员组织下,阿依古丽进入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开发区)的企业就业,从此,她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
此前,记者走进阿克苏纺织工业城,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大道、一栋栋标准化厂房……一个建设规模庞大、基础设施齐备、生产蒸蒸日上的园区映入眼帘。昔日荒凉的戈壁滩,如今正崛起一座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
2010年10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开发区)成立,这是全疆纺织服装产业“三城七园一中心”布局中的南疆首城。
“当时这里全都是戈壁荒滩,我们投资建厂看中的就是这里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阿克苏联发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晓玲说。
2011年,联发公司在阿克苏纺织工业城上马5万锭纺纱项目,2016年,纱锭已增加到10万锭,吸纳580多人在当地就业。何晓玲说,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服装面料生产销售企业,依托阿克苏地区棉花资源优势,公司年产32支至80支各类棉纱1万多吨,再由公司下游企业加工成服装面料,产品50%供应国内市场,50%出口到日本和欧美。
“我们通过实施社保补贴、运费补贴、优惠电价、岗前培训和新增就业补贴、增值税返还、贷款贴息等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让入驻纺织城的企业综合成本较沿海地区降低10%左右。”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刘勇介绍。
真正让纺织城迎来大发展的,是“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历史性机遇,由此,纺织城驶入了换挡提速的快车道。
阿克苏历史上就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现在更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南线中段重要节点。同时,阿克苏地区是国家优质商品棉基地,年产原棉近80万吨,占全国的1/9、新疆的1/3,长绒棉产量更是占全国93%以上,被誉为“中国长绒棉之乡”。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和自治区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促进百万人就业计划推进,阿克苏借势发力,加快以纺织工业城为核心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逐步形成了纺纱、印染、织布、家纺、服装全产业链。
“现在,纺织城已经成为国家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国家和自治区面向中亚南亚乃至欧洲的重要纺织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引领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带动南疆四地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基地。”刘勇说,纺织城目前建设有棉纺、化纤、针织、梭织、染整、家纺、服装、仓储物流、动力能源、生活商贸等十大功能区。
截至今年6月底,阿克苏纺织工业城累计注册企业470家,其中纺织服装企业100余家,纺织服装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98亿元,已形成350万锭纺织、织机2870台、8900万件服装家纺、袜机2720台产能。培育“卫星工厂”58个,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2.8万人,棉花资源就地转化率达40%。
从戈壁荒滩到产业聚集高地,阿克苏纺织工业城的发展,印证了“一带一路”建设巨大的引领作用。
今年8月25日,在阿克苏纺织工业城,阿克苏华孚100万锭色纺工业园暨10万吨染色工业园开园。同时,阿克苏绿尚纺织小镇、中国纺织小商品中心奠基,浙江·阿克苏出口产业合作园项目也同时启动建设。
2010年,华孚控股有限公司在纺织工业城投资成立阿克苏华孚色纺有限公司。8年来,华孚色纺的纺锭规模从6万锭发展到100万锭,从单一的纺纱延伸到印染,累计投资达50亿元。
“在‘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期,华孚将这些重大项目落户纺织城,可以使沿海地区的标准化制造产能迅速转移到纺织城,以华孚的订单赋能,整合产业核心要素,用新制造模式提高产业链质效,立足阿克苏打造面向欧亚市场的出口生产基地。”华孚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张际松说。
刘勇表示,到“十三五”末,纺织城将力争形成棉纺500万锭、机织布7.6亿米、针织布7.2万吨、10万吨印染、服装1亿件、家纺500万件(套),集纺纱、织造、印染、服装家纺为一体的产业集中区,成长为百亿元工业园区,成为“一带一路”发展纺织服装产业新高地,通过产业发展实现6万人稳定就业。新疆日报 盖有军/严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