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难,但今年特别难。
国家层面已空前重视这一问题,并开始行动。一些政策已经推出,另一些政策正在推进,还有一些政策正在酝酿。
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在9月底召开的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也指出,要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
作为民营企业的主体,广大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融资情况到底如何?已经推出的政策效果怎么样?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澎湃新闻记者近期就相关问题分别采访了中小企业主、商业银行以及专家学者。
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民营企业体系,就没有现代产业体系,但中小企业融资,每年都难。
企业有苦恼,银行有苦衷
“你知道贷一笔款要跑多少地方、准备多少材料、盖多少章、签多少字么?”
一名西北地区农业企业负责人对澎湃新闻说道,“我们都是一家家去跑银行,看看哪个银行愿意给我们贷款,主动找我们的也只有农商行。像国有大行,我们的贷款对他们的业绩来说占比非常小,所以他们从来不会主动找我们。”
一名来自上述地区的城商行信贷部负责人也告诉澎湃新闻,对他们来说,给中小企业贷款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我们一般需要审核三个方面,企业法人的人品、该企业的产品质量、市场规模、销路等,以及贷款抵押物。这三方面的审核除了贷款抵押物是一目了然的,其他都需要信贷员去了解、打听、核实,中小企业所从事的行业五花八门、产品种类繁多,要对每一家客户一一了解是很花时间的事。往往结果就是,做10单这样的贷款,业绩才能赶上做1单大机构、大客户的贷款。
信贷员吃力不讨好,不仅体现在收入上,还体现在银行对信贷员的追责机制上。
一名来自浙江的股份行支行行长向澎湃新闻介绍,目前银行的制度给信贷员的压力太大了。一出坏账就通报批评或者总行给处分,甚至抄送银保监会,等于掐断了这个人的职业生涯。“一笔贷款出问题可能是多方面的原因,有主观原因,也有经济形势、行业发展周期等客观原因,违规违法行为当然应该杀一儆百,但是如果你尽职了,道德上没问题,操作中没漏洞,因为客观原因产生了坏账就得到了处分,这些人要么被开除了要么就主动离开了,谁会去真正做事呢?”
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副秘书长金海年分析,对于银行信贷业务,需要有信贷尽调评估风控的固定成本,因此规模越小利润越少,甚至可能亏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郭红玉教授也认为,作为盈利机构,银行肯定会考虑投入产出比。也要考虑自身资金的安全性。无论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还是城商行、农商行,都不会主动去做亏本的生意。
难在哪?抵押物不足、不良率高、财务不规范……
对于银行和小微企业来说,抵押物是贷款难的核心矛盾之一。
一位广州从事医疗大健康行业的民营企业负责人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由于他是轻资产行业,所以能抵押的只有房产。“我在广州的房子是2010年左右买的,但现在还有一些贷款没有还清,银行规定不能拿未还清贷款的房产做抵押,所以我贷款就非常困难。”这名负责人还表示,由于连续创业,他目前的现金流都用来维持公司的运营。“我现在只能靠以前的积蓄、合伙人的钱还有亲戚朋友的借款周转,即便我征信记录良好,但没有抵押物,银行不肯贷款给我。”
贵州好一多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琴在9月4日下午由人民银行和全国工商联召开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座谈会上也表达了类似的困境。为保证优质奶源,企业主要资金投放在牧场建设上,牧场土地、建筑物及生物资产总价值约3.5亿元。但该项目系农业设施用地,无产权,不能通过牧场资产抵押获得贷款融资。
银行执着于抵押物,一大部分原因在于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受宏观经济和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自身规模又比较小,不良率较高。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上述央行和全国工商联召开的座谈会上就曾指出,从贷款不良率看,大企业1.19%,中型企业2.55%,小微企业3.39%,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是6.46%。商业银行资本成本是2%-3%,运营成本是2%左右,这也就意味着,一般来说,贷款给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保本至少是10%。
除了不良率高、抵御风险能力差、没有抵押物或者抵押物价值和贷款规模不匹配,小微企业贷款难也有自身不规范的问题。
一名浙江南部国有大行小微企业贷款部门负责人说,“小微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自身财务不规范,有时候为了降低成本等考虑,为了避税,可能会报表造假。有的企业面对银行、税务的报表有好几份,我们很难判断他们的真实情况。为了核实,我们需要多方打听,无形中增加了我们的工作成本。”
浙江绍兴小微企业主郑某表达了他的无奈。出于成本考虑,目前他们公司都是一人身兼多职,包括财务。“我们办理一笔业务需要跑很多地方,有时候有的地方主管的人不在或者下班了只能第二天去,往往整个流程就会拖得很长。“财务确实忙不过来,他要负责我们厂子财务方面大大小小所有的事情。”
财务人手紧缺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财务不规范,这导致了他们在向银行贷款时面临资格审查方面的困难,而贷不到款企业就缺乏流动资金,更加无法扩大规模补充人力,循环难解。
另一个尴尬的情况是,本应成为当地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主力的城商行、农商行、农村信用社,面临着“不想做,又不得不做”的境地。
一位沿海地区城商行人士告诉澎湃新闻,他之前是做小微企业贷款的,现在已经去了投行部。“实在是太辛苦了,我跑100家小微企业做的贷款的提成还不如我在资本市场一单挣得多。”
“我觉得很矛盾“,前文提到的西北农业企业负责人坦言。”传统的国有大行还是原来的那一套办事制度,流程很拖拉,对我们各种资格的要求也高。农村信用社贷款手续相对简便,放款速度快,但是利率比国有大行要高一倍多,这对我们来说加重了负担。”
郭红玉说,城商行、农商行的股东多为当地的大的民营企业,股东对于盈利和分红都有比较高的要求,一般要到10%以上,这些私人股东如果对盈利情况不满意,就会给经营班子施压,所以如果城商行、农商行都给小微企业贷款,有可能在业绩上、不良率上、资本充足率上,都会面临比较高的压力。
“而另一个现实情况就是,在对国有企业、大企业的争取上,城商行、农商行和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相比,并没有特别大的优势。所以它们还是只能争取小微企业客户。”郭红玉表示。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激励效果如何?
为了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监管层面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今年以来,仅人民银行就出台了多项鼓励银行向小微企业贷款的政策:包括3次定向降准和两次合计3000亿元的支小支农再贷款再贴现政策
定向降准方面,1月份,央行对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的小微企业贷款等8类普惠金融领域贷款达到一定标准的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4500亿元。4月份,下调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置换其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贷便利(MLF),释放4000亿元增量资金,优化银行流动性结构并增加小微企业贷款的低成本资金来源。7月份,央行再度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引导邮储银行和城商行、非县域农商行等中小银行将降准资金主要用于小微企业贷款。
再贷款再贴现方面,央行于6月25日增加支小支农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共1500亿元,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10月15日降准落地实施后央行再次宣布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
上述浙江南部国有大行主管小微企业贷款的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今年一系列政策下来,效果不错,小微企业的贷款客户数量比年初增加了七八百户,是近5年来首次实现正增长。“因为上面对我们小微企业贷款的额度、户数、利率、资产质量都有考核,这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上述浙江股份行支行行长告诉澎湃新闻,今年他们支行对小企业贷款增加了3亿元(银监口径单户1000万以下算小企业投放,人民银行口径单户500万以下算小企业投放),第四季度还在以数倍速度和力度的进行投放。
“我从业十几年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出现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今年以来央行、银保监会的这一系列政策,我觉得是在行动和效果上力度最大的一波。但是现在的改变,是银保监会逼着我们改变,不是我们主动去改变的。因为银保监会对我们有要求,如果说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没有完成指标要求的话,第二年新增的贷款额度就不给你了。有的指标没做到的话,可能会在评级上降级,这是非常严重的事情。”该行长表示。
“货币政策更多的是一种窗口指导的作用”,郭红玉教授说,“货币政策是一个总量调控,它增加了货币供给的总量或者贷款规模的总量,但是无法指定这笔钱直接用在什么地方。央行的政策规定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有一定的比重,但这个比重是多少,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郭红玉进一步指出,这笔再贷款的钱能不能向小银行倾斜,也很重要。如果这1500亿元都给大银行拿走,那可以想象这个钱进入小微和民企的比例有多少。传统的做法,大银行拿到在货币市场上卖给中小银行,那么利率就高了。
“货币就像水,水有流动性。这就是我们说的政策传导机制。这个政策的执行越精细,效果才会越好。”郭红玉说道。
2018年9月6日,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自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向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小额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
“利息增值税免征不代表银行给企业降息,因为银行的运营成本并没有降很多,只是税收少了。如果要让企业减负,金融机构降息,政府减税最直接。”安徽某村镇银行乡镇网点负责人说。
据澎湃新闻了解,央行支持小微企业贷款的再贷款利率在2.75%左右,期限一般是1年。而一位国有大行总行人士告诉澎湃新闻,再贷款对商业银行支持小微贷款的激励一般,因为小微贷款的坏账率太高了,而再贷款毕竟是要还给央行的。一个可行的方式或许是让财政给商业银行发放的小微贷款实行财政贴息。
金融科技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吗?
采访中,不少人都提到应当重视金融科技在服务中小微企业中的作用。
金海年认为,银行面向小微企业,要么通过供应链金融等能够批量转移信用或增信的措施,增加业务规模,要么通过网络征信或大数据等低成本方式改进风控模式,否则银行信贷难以在小微业务方面盈利。
“我们就想能不能在银行、政府和公共服务方面实行信息共享,把企业的纳税数据、水费、电费、公积金缴纳情况、个人征信系统打通,这样可以多方面获取企业信息,在没有抵押物或者抵押物不够资格的情况下,更好地评估和判断一家企业的信用情况,从而决定要不要对其贷款。”上述浙江南部国有大行的小微贷款负责人说。
一位上海城商行人士告诉澎湃新闻,对于人手紧缺的小微企业来说,让财务一次次跑网点不太现实。“如果我们能在网银上、APP上把一些功能实现了,让小微企业的某些业务不用受时间和场所的限制,那对银行、对企业都能提高效率。包括防范风险,其实也是利用大数据。因为小微企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多、杂,人工分析是很耗力气的。大数据能够提供精细化的分析,让银行更有针对性地对小微企业提供服务。”
上述人士还说,银行不应当对小微企业贷款实行“一刀切”。不是所有的小微企业都是躺在国家政策上等“扶贫”的客户,也不是所有小微企业都是低风险有抵押物的,有些企业虽然没有抵押物,希望相对快捷灵活的借贷方式,也愿意为此承担略高一些的利率,银行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控制风险,这些企业银行也应当积极争取。对有足够客户基础的银行来说,应当对客户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
一位沿海地区城商行负责人说,近期他们推出了线上快审快贷模式,通过APP“房产评估+人脸识别+绑卡认证”的方式,可以在2分钟内完成贷款自助申请。审批后线下办理抵押等手续即可提款,大大缩短了等待时间。
“对于村镇一级或者比较小的银行,如果自己没有实力自主开发大数据或者金融科技系统的话,可以加盟大银行的这种系统,小船跟着大船走。” 上述浙江股份行支行行长表示。
一位村镇银行网点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银税联动“是目前发展的方向。这两年很多银行利用大数据,推出了与税收挂钩的信用贷(有的叫税融通,税贷通,税易通等)产品,以“纳税信用”换“银行信用”,根据税收情况,由各家行系统生成贷款额度,再由当地网点负责实际投放额度。
健全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
除了发展金融科技,健全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也是化解难题的“药方”之一。
正如上述浙江股份行支行行长所言,如果放贷过程中尽职了,道德上没问题,操作中没漏洞,因为客观原因产生了坏账就得到了处分,会导致没人敢做事的尴尬局面。
对此,决策层已有回应。10月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第十次专题会议,其中就特别强调,要健全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对已尽职但出现风险的项目,可免除责任。
某小微企业贷款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城商行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他们在七八年前就组建了专门的小微企业贷款团队。“不属于对公或者对私条线,专门做小微企业,而且会给专门的补贴,等于说暂时没做出业绩,也不会有太大的收入上的压力。等于是三四年养着这么一个团队。包括从整个银行的层面上来说,给小微团队贷款额度上适当的倾斜。同时针对小微企业贷款,设置差异化的不良容忍度,高于全行所有贷款不良率的要求,并给个分支行结合区域情况的不良率容忍度。等于是在人员和资金上都给予支持,鼓励他们。” 这位知情人士称,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团队为了完成业务,会在客群管理、营销话术、风控管理、行业研究、和小企业主打交道方面去钻研,形成自己的独特经验。“给小微企业贷款建立不一样的考核和评价体系,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我们都清楚给小微企业贷款是吃力有时候还不讨好的,所以更要在机制上予以鼓励。”
融资担保基金要谨防搞垄断,也要警惕权力寻租
银行需要容错,政府也应当运用各种政策和工具,帮助银行和小微企业分担风险。
郭红玉表示,政府真的要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话,就应当提高对贷款损失的容忍度。例如像担保,央行、财政可以适当多承担一些,当然个人或者地方金融机构也要承担一部分。
9月26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正式成立。揭牌仪式当天,国家融担基金公司分别与安徽省信用担保集团等8家省级担保再担保机构签订了再担保业务合同,与建设银行(7.240, 0.09, 1.26%)等7家商业银行签订“总对总”银担合作协议。基金主要以再担保业务为主,适当开展股权投资业务,支持各省(区、市)开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业务。
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由财政部联合工商银行等20家机构共同组织发起设立,首期注册资本661亿元,财政部持股比例约为45.39%。经初步测算,今后3年该基金累计可支持相关担保贷款5000亿元左右,约占现有全国融资担保业务的四分之一。
据悉,再担保业务主要是对符合条件的省级担保再担保机构提供一定比例的风险分担,推动形成“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省级担保再担保机构—辖内融资担保机构”三级机构与银行共同参与的业务联动和风险分担机制,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和担保费率,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三农”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贷款。
比如,安徽省信用担保集团此次获授信额度1000亿元,在再担保业务合作方面,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按照原担保业务融资金额(含债权人承担风险责任部分)的20%,分担该集团再担保责任。
对此,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是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有助于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痛点。
“与央行的降准、再贷款等货币政策不同,融资担保基金更像是一种财政政策”,郭红玉评价。“财政政策是定向的,直接,有针对性,有金融机构贷款,有担保机构增信,那么小微企业、三农企业就是那个定向受惠的人。”
上文提到的浙江股份行支行行长告诉澎湃新闻,这个政策是非常好的,但是后续的监管一定要跟上。给谁担保、担保的金额是多少,这些都需要加强监管,否则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担保机构会不会优先贷给和自己认识的企业?这里面存在权力寻租的空间,有可能会滋生腐败。
“比较务实的方法就是不要垄断,比如说一个市担保基金一共有1000亿元额度,不要把它交给某一个银行去做,把这个额度分成9-10家股份银行,就相当于把风险分散在各个银行,那么银行也有风险兜底的机制,企业也能贷到钱。”该行长表示。
郭红玉也认为,该基金的使用,后续的监管非常重要。“只要是钱,它就是流动的,我可以拿来做这个事,也可以拿来做其他事。专款专用,还要强监管来保证。”
金海年指出,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应当全部抛给银行,应该通过多层次融资体系来解决,即面向不同企业规模、不同企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融资渠道来提供服务。一般来说,发展早期和高速期,企业营收增长幅度大,但现金流不稳定,不适合银行信贷、债券等债权方式的融资,应该以风投、创投等股权方式为主,在发展成熟期,现金流比较稳定,就适合偿本付息的债权方式,但对于大中型企业,适合银行信贷和发行债券,对于小微企业,适合中小企业私募债、高收益债、小贷等方式。在中国,高收益债市场虽然在金融十三五规划中已准备推动,但尚未落实,股权市场目前又非常低迷,必须大力推动,才能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