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奢侈品品牌开始把目光转向供应链端了。
仅仅在9月,Chanel就收购了西班牙皮革制造商Colomer,又收购了法国腕表品牌F.P. Journe 20%的股权。前者让Chanel拥有了更成熟的皮革供应链和高质量涂饰技术,后者则让Chanel得以升级自家腕表的机芯。
再早一些,在2016年,Chanel也收购了四家法国的丝绸公司,为的就是加强集团的高端丝绸供应链。这四家公司都是Chanel此前合作过很久的供应商,参与了Chanel商品从丝绸制作、纱线制造、编织和印刷的每一步流程。
当时Chanel时装部门总裁Bruno Pavlovsky在公告中表示,投资这四家公司能让Chanel拥有足够的制衣资源,而走秀与服装上架之间的成败关键之一,就是公司是否有能力迅速生产出所需面料。
除了Chanel,Prada在2013年也买下了一家皮革制造公司,这家公司以小羊皮等皮革制造技术出名,所生产的大多是Prada的系列中常使用的皮革。另外,Gucci母公司开云集团也在2013年购入法国著名皮革公司France Coco少数股权,当时开云集团发言人在接受TFL电视台采访时说:“这样一来,就能保证开云品牌持续获得高质量的鳄鱼皮了。”
除了这些老牌奢侈品品牌,Victoria Beckham在创建同名品牌时,也专门在公司内部设置了样板师和裁缝的职位,而这两个职位一般是被品牌外包给外部工厂的。品牌有了内部的样板师和裁缝,就意味着公司内既有设计团队也有制造团队,设计师就能在创造新系列样品时更加灵活,及时地做出更改。
不难看出,品牌收购供应链厂商,主要就是为了持续获得高质量的皮革、丝绸等资源,或者通过收购,获得此前品牌不具有、或尚不够精湛的生产技术。同时品牌也可以更快速地应对市场变化,毕竟自己有了生产厂商,就可以在从设计到生产过程里更加灵活,掌握更多主动权。
当然了,收购供应链厂商的另一个明显益处便是能赚更多钱。法国时尚学院的教授Franck Delpal曾对《纽约时报》说:“如果你控制了品牌供应链的绝大部分,你在每一步就能得到更多的利润,最终品牌能挣更多的钱、生意也做得更大。”
“Chanel已经是一个收入逼近100亿美元的品牌,它频繁收购,可能是因为它想成为一个200亿、甚至300亿美元体量的品牌,那么它就需要更多补充产品,帮助生意做得更好。所以这些收购,其实就是巨头为扩展更大的市场而做的交易。”加拿大皇家银行的奢侈品分析师Rogerio Fujimori对界面记者说。
不过对制造商来说,他们挣的钱就少多了。并且随着越来越多品牌把生产环节搬到公司内部,不再外包给厂商,它们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例如Gucci去年就创建了Gucci Art Lab(艺术实验室),为的就是把更多制造环节放进公司内,但曾经和Gucci合作的厂商可能就很忧虑了。因此,越来越多制造商们开始寻找新的挣钱方法。
据时尚媒体Glossy报道,最近出现了一个叫Italic的公司,专门售卖由奢侈品制造厂商制造的商品,从制造商直接对接消费者。也就是说,你可以用三分之一的钱买到Prada制造商生产的手袋,同样的材料和制造工艺,就是没有Prada的Logo。
需要注意的是,Italic上售卖的商品和通常意义上的“尾单”不一样,商品并不是用奢侈品品牌用剩的材料生产尾货,而是制造商用和奢侈品一样的材料和工艺,生产出独有的商品,并且其他地方都买不到。目前Italic是一个仅限会员购买商品的市集,会员需要邀请才能进入。
Italic的创始人Jeremy Cai在接受Glossy采访时表示,假如一个制衣厂以20美元每件的价格把一件T恤卖给Calvin Klein,厂商可能只能挣4美元。Calvin Klein可以把这件T恤卖到100美元的价格,但厂商还是只能挣4美元。可以想见,没有太多油水的制造商早就想挣多点钱了,而Italic这样的市集就是厂商挣钱的新方法。
不过Italic的模式也存在风险。对厂商来说,如果接奢侈品品牌的订单,那么工厂就只用负责生产环节,奢侈品品牌订了多少就生产多少,其他不用担心,毕竟就算包包卖不出去,品牌还是要给厂商付钱。
而厂商面向消费者直接卖商品就不同了,这些商品生产之后不一定会有人买,一旦出现损失都将由工厂自己承受。不过就算这样,还是有不少制造商愿意冒这个风险,因为一旦成功,这样真的能得到更多利润。
Cai对Italic的定位也很清楚,他明确表示公司并不是想取代奢侈品品牌。“如果你一定需要买的东西上有个名牌的Logo,你不会转向我们。对有些人来说,一条普通的皮带永远无法替代Gucci的皮带。”Cai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