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获悉,一直受累于天信集团债务危机的山东大型民企大海集团(下称大海集团),已经向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重整。
根据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下称东营中级法院)发布的民事裁定书显示,大海集团成立于1988年,截至今年10月底,资产总额约为50.89亿元,负债总额约为53.23亿元,资产负债率105%。
11月22日,大海集团以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以足清偿全部债务为由,向东营中级法院申请重整。
东营中级法院认为,大海集团是依法成立并存续的企业法人,具备申请重整的主体资格。该公司具备法定的重整原因并具备重整的条件,故对其提出的重整申请依法予以支持,裁定自即日起生效。且同日裁定,一同受理大海集团旗下大海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大海新能源)的重整申请。
目前,大海集团已提交了股东会决议、财产状况说明、债权债务清册、职工清册及职工安置预案等。
据接近东营市国资委的内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透露,大海集团面临的是破产重整而不是破产清算,企业仍会继续经营,以实现债务清理和企业调整。
界面新闻记者从大海集团内部获悉,目前集团下属工厂生产经营正常,职工工资正常发放。
大海集团官网显示,职工约6000余人,业务包括纺织、新能源、新材料、国际贸易等。2012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2018年列第217位;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63位,山东民营企业10强。
大海新能源成立于2009年,经营范围为太阳能硅片的生产和销售,电池片、光伏组件及系统集成研发、销售等。是一家集生产制造、技术研发、产品分销和安装使用于一体的大型太阳能材料生产及应用公司。该公司现有太阳能硅片产能3000MW,光伏组件产能1000MW。
因受累于当地另一家大型民企山东天信集团(下称天信集团)资金链断裂,大海集团今年以来一直在破产重整的边缘徘徊。
2017年2月,东营中级法院官网发布消息称,立案受理天信集团及关联公司破产重整系列案件,该集团涉及企业近30家,业务主要涉及纺织、光伏、铜加工、房地产等,现已正式立案七家,部分案件正在办理立案手续。
七家进入破产重整程序的企业中,负债最多的山东天圆铜业有限公司负债总额为104.52亿元,负债率高达180.77%;其次为天信集团,负债总额为34.46亿元,负债率为104.46%。
来自大公国际评级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5月末,大海集团对外担保企业为九家,对外担保余额为14.21亿元,对外担保规模较大,多家被担保企业出现担保逾期、涉及重大诉讼及列入失信执行人名单等。其中,对天信集团存在连带保证担保责任1.03亿元,存在较大代偿风险。
来自东营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消息显示,天信集团已被大海集团暂时托管。对此,大公国际将大海集团的主体评级从AA评级降至A+级,展望调整为负面。
今年5月,大海集团曾尝试资产重组,但遭遇阻碍。上市公司南风股份5月4日发布公告称,终止收购大海新能源99%股权。重组失败后,大海集团于今年9月被法院列入被执行人名单。
此前进入破产重整的天信集团近期已获得东营当地政府的支持。9月17日,有山东东营国资背景的东营鲁辰投资有限公司正式接手天信集团,共计完成85.75亿元天信系债权收购,持股比例达100%,初步化解了天信系担保圈风险。天信集团于1998年在东营市成立,业务经营范围包括铜、铜制品及铜合金的生产及销售,纱、线、坯布的生产及销售等。
上述接近东营市国资委的内部人士表示,得益于地方政府的支持,通过破产重整,东营近年来积累的担保圈风险正在逐步化解。鉴于目前大海集团已进入重整程序,此举有助于彻底解决所面临的区域性金融风险。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刘贵祥近日强调,要充分发挥破产重整在民营企业债务负担化解、产业层次提升和民营经济市场空间拓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依法有效解决民营企业发展涉及到的深层次矛盾,不断激发、释放民营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刘贵祥认为,依法对民营企业进行破产重整是解决企业矛盾、帮助企业换挡升级的良好途径,是帮助企业家、投资者获得商业重生的法律机会,是防范化解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有效手段,有利于民营经济成长壮大。